在新一輪*扶貧行動中,廣西百色德保縣民營企業積極響應全國工商聯“千企扶千村”、“萬企幫萬村”的號召,緊緊圍繞“產業發展,農民增收,減貧摘帽”目標,通過產業帶動+入股分紅等模式參與脫貧攻堅,助推了當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農民增收致富、農村土地有效盤活,讓當地老百姓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紅利,加快了鄉村振興步伐。
做產業升級“助跑機”,助推特色農業升級
柑橘是德保縣“5+2”特色扶貧產業之一,2016年以來,廣西百樂德農業投資有限公司抓住該縣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的有利機遇,結合當地氣候優勢和荒地、荒坡多等獨特的地理優勢,因地制宜,利用荒地、坡地資源大力發展柑橘種植產業,創建了一個規模近2萬畝,包含燕峒鄉古桃村核心區、都安鄉巴荷村拓展區以及輻射區三大部分的標準化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示范區。在示范區建設中,該公司把*新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生態農業先進理念帶到當地,如水肥一體化、長枝掛果技術等,同時成立善緣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種植大戶,不斷改變著古桃村及周邊傳統的種植模式。
家住大章村隴龍屯的姚銀花是德保縣遠近聞名的柑橘種植大戶、致富能人。自2007年嫁到德保后,姚銀花做過水泥、苗圃生意,當過拖頭車老板,是村里能干的媳婦。2016年,廣西百樂德柑橘產業核心示范區在燕峒鄉古桃村創建起來后,有生意頭腦的姚銀花很快嗅到了柑橘種植商機,便四處尋地租地,并于當年底在那甲鎮大章村嘗試種起沃柑、砂糖橘、珍珠李共200畝。種植之初由于缺技術,姚銀花心里沒底,生怕幾十萬元的投入就此打了水漂。而那年,由廣西百樂德柑橘產業核心示范區創辦的善緣水果種植專業合作將她的果園及時納了進來,讓姚銀花成為合作社社員,并給予她種植技術和管護指導,這才讓她吃上了“定心丸”。
“當初沒有技術,也不懂往哪個方向走,后面加入了合作社,技術、管理等都是跟著合作社步伐來走,現在果樹的長勢、掛果率、果品、產量等這些方面全部都上了個檔次。”姚銀花說。今年,她柑橘園里的果樹正式掛果,按去年試掛果畝產推算,今年沃柑、砂糖橘畝產將可分別達到5000斤、2000斤,預計總產值100萬元。
像姚銀花這樣加入水果種植合作社的種植戶有將近100戶。與此同時,示范區利用年均統一輸出苗木20萬余株的方式,來助推德保、田東、田陽等3個縣份8個鄉(鎮)30余個村屯規范化柑橘產業發展,并對種植戶進行免費技術指導、包銷售等服務,輻射帶動周邊縣份及村屯群眾發展水果種植。2017年12月,該示范區被評為“第五批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三星級)”。在廣西百樂德農業投資公司等龍頭企業的強勢帶動下,德保縣的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柑橘產業成為該縣特色產業“五個十萬”工程之一,成為當地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