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安圖縣萬寶鎮紅旗村蹲點采訪已有一周,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紅旗村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重大時期:一是新中國成立后,全面開始建設發展時期;二是步入改革開放時期;三是進入新時代,全面開啟創新創業時期。新中國成立70年來,紅旗村民族團結,村民幸福勤勞富裕,一個個發展的故事是那樣生動鮮明。用村委會主任趙哲范的話說:“我們村能有這樣的成績,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
兩元錢的故事
上世紀70年代一個冬天的夜晚,兩位司機的汽車在紅旗村附近拋了錨,又凍又餓的他們敲開了路邊一位樸姓朝鮮族大嫂的家門,詢問能不能進屋休息一會兒,喝口熱水、吃點飯。樸大嫂是個熱心人,她熱情地請兩位司機進門休息,并且給兩位司機做了*普通的農家飯——醬湯米飯。兩位司機坐在暖和的朝鮮族大炕上,吃著開胃爽口的醬湯和米飯,出了一身熱汗。臨走的時候,盡管樸大嫂一再表示不收錢,兩位司機還是留下了兩元錢。
從那以后,兩位司機每次路過紅旗村都到樸大嫂家里吃飯,每次兩個人都交兩元錢。漸漸地其他一些司機得知樸大嫂做的醬湯米飯好吃,也主動找上門來,樸大嫂的家由此成為一個特殊的司機吃飯點,這一度成為樸大嫂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
進入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了長白山區。坐落在安圖縣明月鎮至二道白河鎮203省道旁邊的萬寶鎮紅旗村的朝鮮族村民紛紛開起了飯店,接待來往的游客和司乘人員。他們主要經營朝鮮族民居、朝鮮族家常飯菜,包括狗肉湯飯、牛肉湯飯、醬湯飯等。
旅游業的興起,使旅行社主動選擇帶領游客前往長白山途中在此打尖、休息,紅旗村的生意火了,紅旗村的美食火了,趁勢發展紅旗村的旅游業成為安圖縣委、縣政府的重點項目。紅旗村也由當初一頓飯一個人一塊錢的效益到現在被無限放大到各個產業和產品上。
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紅旗村共有22戶貧困戶,2018年底已有13戶脫貧。這些貧困戶都是老弱病殘的特殊群體。
紅旗村“兩委”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支持下,堅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考察延邊時所作出的“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哪個少數民族都不能少”的重要指示去做,因戶施策、因人定崗。
73歲的樸福順,老伴去世多年,兒子兒媳也患病在身。脫貧攻堅戰開展以來,村委會積極與旅游公司聯系,將她家納入到民居參觀、民俗住宿的項目中。每年樸福順老人的民居參觀收入能達到1萬元以上,民俗住宿收入也能達到2000元以上。有了錢以后,兒子和兒媳也到城市里的大醫院看好了病,2018年下半年他們出境打工,夫妻倆每個月各收入1萬元。樸福順老人拉著記者的手說:“還是共產黨好,習總書記好啊!總書記惦記著我們這些貧困的老年人啊,有這樣的好政策,我要多活幾年,好好享受黨和總書記給我們送來的幸福!”
紅旗村為貧困人員設置了8種公益崗位,河道保潔員、護林保護員、衛生清潔崗、景區保護崗、衛生監督崗、市場監督崗、文化展示崗、政策宣傳崗。這8種扶貧公益崗位只有前兩個是上級撥付資金,其余的都是從村集體收入里拿出部分資金對他們進行效益再分配。
趙哲范告訴記者:“我們村的貧困戶多數是低保戶,貧困戶李云鉉和劉錚姬夫婦2017年脫貧,村委會向村旅游公司推薦他們當保潔員。在旅游旺季他們能掙到6000元,每年民俗住宿也能收入2000元以上,每年低保收入5000-6000元。我們村委會每年根據實際情況對他們還進行效益再分配。到今年底,我們村的貧困戶將全部實現脫貧!”
聽一聽蛙聲和鳥鳴
來自長春市的郭女士一家五口人來到紅旗村旅游。記者問她為什么在這個季節來旅游,她告訴記者:“今年城市里少雪少雨,空氣干燥,我們利用雙休日領著老人和孩子來這里呼吸新鮮空氣,聽一聽蛙聲和鳥鳴,品一品朝鮮族美食,我認為這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
記者來到紅旗村里的濕地公園,站在棧道上,就能看見潺潺流水的小溪。公園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限度地保護了植被不被破壞,讓游客在棧道上行走,既能看到藍天白云、遠山近水,又能看到公園邊上的田園風光。此外,游客能體驗到夜宿村里聽蛙聲、清晨起床聞鳥鳴。”
現在更多的企業慕名而來村里投資興業,涉足產業包括文化旅游、稻米加工、特色餐飲以及特色養殖、種植等。
在紅旗村,遠望有群山聳立、林木蔥郁,近處有民族建筑、民族雕塑、民族小吃、民俗演藝中心等。來這里旅游,既可領略氣勢磅礴的長白山,又能體驗特色鮮明的民族風味。紅旗村正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總書記“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