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人才問題。”近日,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薛埠鎮仙姑村黨總支書記蒲斌說,鄉村振興,首先是“人”要振興。
仙姑村,坐落在茅山腳下。
這個村地處偏僻,村外是大片丘陵。許多年里,村民生活艱苦。1938年,陳毅、粟裕遵照黨中央、毛主席指示,率領新四軍建立茅山抗日根據地,司令部就設在仙姑村旁的乾元觀松風閣。
如今,仙姑村不但富了、美了,而且成為江蘇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典型。
今年33歲的黃瑋,是村級后備人才。“這個清明小長假,每天游客都超過1萬人。”黃瑋告訴記者,“那幾天,上山踏青、來農家樂用餐的游客,到處是黑壓壓的一片,汽車排下去好幾公里長。”這是他不曾想到的。
2018年,金壇區招錄101名村級后備人才。畢業于長春理工大學的黃瑋被錄用,進入仙姑村村委會工作。在此之前,他已在中國移動金壇分公司工作7年多。
黃瑋說,他是幸運的,到村工作的第5天,就趕上仙姑村美麗鄉村示范項目揭牌。那天秋高氣爽,村里可熱鬧了——新建的講習所、電商館、非遺館、村史館、茶坊以及游客接待中心,全都正式開放,游客一批接著一批。
2017年,仙姑村被列為全市首批“兩區十點”美麗鄉村示范區(點)建設,村里邀請同濟大學的專業團隊,對全村11.21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建設進行了整體規劃。
“水庫大壩、亭子、長廊、水車,被很多人拍了照片,在朋友圈里傳。”黃瑋說,“不僅本省的常州、鎮江、無錫、蘇州等地來人參觀,就連浙江、山東、陜西等省也有代表團前來考察。”他幾乎每天都有接待和解說任務。在*天看似重復的工作中,他逐步加深了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也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不輕。
在仙姑村,好幾位上了年紀的村民還向記者提起另一個人。這個人叫高武,也上了年紀。
高武1964年考取河海大學,是新中國成立后仙姑村走出的*個大學生。大學畢業后,他進了海軍部隊。1986年,他轉業到上海市寶山區工業公司工作。
高武說,當初考大學,就是想跳出山溝溝的。可是,他在上海工作時,經不住村干部三番五次上門勸說和村民期盼的目光,決定回村辦企業。
那一年,高武回到村里,心情很沉重。他在村里轉了幾圈,看到住樓房的人家很少。他數過之后算了一下,住樓房的村民戶數只占全村總戶數的16%,大部分人家還住在草棚子里。
高武在大學同學、部隊戰友和原來的公司同事等支持下,先后在村里辦起了3家工廠。到第3年,3家企業都紅紅火火。
仙姑村的*特色是有山有水,高武覺得可以發展旅游業。他的想法,不但得到村里支持,還得到鎮政府的支持。很快,村里成立了旅游開發公司,在水庫旁建起46座臨水仿古草屋,同時建了有關配套設施——茅廬山莊由此誕生。
高武的超前意識,拉開了仙姑村發展鄉村旅游的序幕。兩年后,仙姑村被評為江蘇省農家樂專業村。目前,這個村已有農家樂18家。
今年清明節前,高武在上海的20多位老同事到茅山旅游。“幾個曾經來過的老同事,都驚嘆仙姑村的變化太大了。”高武說,他們來游玩了4天,返程時個個都買了這里的茶葉、老鵝等帶走,車廂里塞得滿滿的。
人才,帶來了發展;發展,進一步引來人才。
村民袁康祥和妻子曾在金壇城里開餐飲店,開始生意還好,后來客人明顯少了。他一打聽,才知道不少食客喜歡“上山”和“下鄉”了,而仙姑村就是主要去處之一。袁康祥覺得,老家風景好,如果把原有的幾幢樓房改建成民宿,肯定有前景。袁康祥除了燒得一手好菜,還是炒茶高手。他回村開辦了一個農趣園,取名為月亮灣農趣園。
“原先炒好的茶葉,托你托他也不容易賣掉;現在,一出鍋就被預定的客戶拿走了。”袁康祥說,農趣園有120多畝山地,不光種茶,還種桑樹、黃桃、樹莓、西瓜、水果玉米。從4月到10月,大半年時間都有采摘體驗項目,回頭客不少。去年采摘節,有650多人參與,同時還帶動了其他村民的生態軟米銷售,每公斤生態軟米賣到20元。今年清明假期,農趣園接待住宿、垂釣、餐飲和采摘的客人近800人次。
“今年9月16日,我們將舉辦第二屆采摘節。到時,新引種的樹莓,將有*批果子可供采摘。”袁康祥告訴記者,他已經與村里簽訂合同,新承包了1.5公里長的水庫泄洪溝渠,利用清澈的水流開設漂流項目。
事在人為。這樣的人才,在仙姑村還有一批。不過,村黨總支書記蒲斌坦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還必須形成更強大的人才支撐。他說,村里已經決定,把電商館、游客接待中心等,交給常州景尚旅業公司托管,仙姑村村民特別是一些年輕人將進入管理經營團隊。景尚旅業是華東地區領先的旅游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商,在品牌策劃、營銷推廣、項目運營等方面優勢明顯。
仙姑村把一些項目交給專業公司托管,并非當“甩手掌柜”,而有著深謀遠慮。2018年,坐落在這個村的茅山寶盛園由景尚旅業公司托管后,取得大發展。目前,茅山寶盛園管理經營團隊共有100多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仙姑村的年輕人。蒲斌說,他們是仙姑村的明天。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