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產品賣得好,產業才能發展壯大。產業興旺了,扶貧問題就會迎刃而解。”4月16日,圖們市石峴鎮河北村黨支部書記劉海濤說,在圖們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河北村自2017年起擴大食用菌種植規模,建設了10公頃食用菌種植基地,其中木耳大棚達60棟,靈芝大棚20棟。兩項食用菌種植年產值達800多萬元,成為創業扶貧標準化的食用菌產業基地?;赜芍爸粠雍颖贝迕撠?,發展到帶動周邊5個村、152戶貧困戶脫貧,每年給貧困戶固定分紅31萬元。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個田園綜合體旅游項目。”劉海濤說,利用冷泉資源和緊鄰嘎呀河畔優勢,河北村謀劃了冷水魚產業,今年基地設施將全部完工,明年即可投產達效。村里還成立了水稻種植、大田種植和棚膜經濟三個專業農場,預計村集體每年可實現收益20萬元。
與河北村一樣,石峴鎮水南村、長安鎮富巖村也走出了自己的產業脫貧路。水南村建設了集培育、種植、銷售及觀光于一體的現代化種植基地,基地以每袋6至8元的價格,收購柞樹樹葉作為花肥,每年收購樹葉8萬袋以上,可輻射帶動水南村及周邊村民增收50萬元以上。同時,基地與農戶積極合作,將相對容易的生長階段外包給村民,并由專業技術人員全程實施技術指導,農戶僅在屋內搭設簡單花架年均可增收1000元以上。富巖村依托距離延吉市較近的地緣優勢,謀劃建設集科技大棚、康養中心、黨史教育及觀光旅游為主的田園綜合體項目,該項目將帶動周邊4個村發展。
產業扶貧不只是一句口號。2016年以來,圖們市立足縣域實際,按照“特色農產、多元差異、精深加工、文旅結合”發展思路,投資8935萬元推進實施扶貧產業項目72項,產業項目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2016、2017年度帶動貧困人口人均分別增收500元及1300元以上,2018年產業項目收益達440萬元以上,貧困人口人均獲得分紅收益1000元以上,為全省提供了脫貧摘帽的“圖們經驗”。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