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保護生態環境這條底線;一般制造業、低小散亂企業等加快退出,在建設用地和開發強度減量約束下,北京鄉村做好綠色發展“加減法”,正在走上一條更加集約高效高質量發展的“金光大道”。
嚴守紅線和開發邊界
門頭溝區是北京*的純山區,曾為京城發展奉獻了“一盆火”,如今則用壯士斷腕的決心推動產業結構調整。隨著區內礦業企業有序關停,近千年的采煤史將在2020年退出歷史舞臺。
面向未來,作為生態涵養區的門頭溝更注重美麗鄉村建設,減量發展,同時也更加強調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傳承——大尺度推進200公頃城市綠地建設,對50.2萬平方米騰退空間實施留白增綠。
門頭溝區的選擇是大勢所趨。2018年底,北京市政府制定印發了《關于推動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被視為落實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建設國際*和諧宜居之都的重要舉措。
北京市生態涵養區范圍包括門頭溝區、平谷區、懷柔區、密云區、延慶區,以及昌平區和房山區的山區部分,土地面積占全市面積的68%,常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12.3%。北京對占全市面積近七成的生態涵養區發展劃出“紅線”:確保區域生態空間只增不減、土地開發強度只降不升。這意味著北京鄉村發展走上了“減量提質”之路。
“生態涵養區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建設成綠色發展的示范區。”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作政策解讀時表示,北京將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開發邊界。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推進高水平生態涵養保護,全面推進各區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逐步構建各區城區綠化隔離體系。北京明確提出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減量發展、就業增收、城市服務、創新開放六個方面21個考核指標,其中體現生態環保、資源能源節約的指標達到14個。
為使GDP更綠色,北京將統籌實施燕山、西山,密云水庫、官廳水庫、懷柔水庫,東部泃河、北部潮白河、中部北運河、西部永定河、西南部拒馬河生態保護;系統推進懷柔科學城,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中關村科技園區各區分園、雁棲湖國際會都、2019年北京世園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2020年世界休閑大會等功能園區和綠色產業園區綠色發展;力爭走出一條特色化、品牌化、差異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一減一加”邁向高質量
在建設用地和開發強度減量約束下,北京生態涵養區的一般制造業、低小散亂企業加快退出,代之以承接和補充綠色發展的功能和產業,在“一減一加”中,通過“騰籠換鳥”推動了北京農業高質量綠色發展。
來自北京市農委的數據顯示,2014年實施《關于調結構轉方式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意見》以來,北京糧食播種面積調減70%、規模養殖場調減84%、農業年用水量調減43%;同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升3個百分點,農業生態服務價值提升14個百分點。
在位于順義區趙全營鎮北郎中村的花木中心,深粉淺白的蝴蝶蘭爭相綻放,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花的海洋。這個經營面積達1000畝的花木中心,著力培育蝴蝶蘭種苗、蝴蝶蘭成花和鮮切菊。
“目前,蝴蝶蘭種苗年產量已達50萬株;鮮切菊年產量已達350萬株,今年預計突破1000萬株;綠化苗木及平原造林已達2500畝,村內生態環境大幅改善。”北郎中村黨支部書記聞寶恒說。
在花木基地蓬勃發展的同時,曾經同樣紅火的北郎中村種豬場已不見蹤跡。為落實“疏解整治促提升”,種豬場搬遷、養殖小區清退,清退后土地用于平原造林。同時,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以股份合作制形式組建北郎中農工貿集團,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發展與村民持續增收齊頭并進,村民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賞心悅目的花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光客。隨著鮮切菊產業園、蝴蝶蘭產業園、果蔬采摘基地、蘭泊灣休閑體驗區四個休閑觀光園區初具雛形,結合特色食用農產品展銷會,吸引了大量市民前來觀光旅游。今年春節期間,北郎中首屆迎春花展開幕,短短一個月接待游客5萬余人次,實現門票收入150余萬元。
目前,“旅游富農”已經成為京城農業轉型發展的重要路徑。門頭溝區明確提出提升京西古道品牌,推動文化旅游康養和戶外運動產業發展;懷柔區要以懷柔科學城、雁棲湖國際會都建設為契機,推動綠色創新引領的高端科技文化發展;密云區要把保水作為首要責任,推動特色農業與旅游休閑產業融合發展……
數據顯示,北京市現有1200多個農業觀光采摘園區、8300多個民俗旅游接待戶,年接待游客穩定在4000萬人次以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