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4月28日從“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研討會暨《農村綠皮書(2018-2019)》發(fā)布會”上獲悉,工資性收入已成為農民增收的*貢獻因素。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增加到1.6萬元,其中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將突破6500元。
當日發(fā)布的農村綠皮書顯示,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比上年實際增長6.6%;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倍差2.69,比上年下降0.02。
在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資性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貢獻因素。2018年,農民工資性收入5996元,比上年增加498元,對農民增收貢獻率達42.0%;經營凈收入5359元,比上年增加331元,對農民增收貢獻率為27.9%;轉移凈收入2920元,比上年增加317元,對農民增收貢獻率為26.8%;財產凈收入342元,比上年增加39元,對農民增收貢獻率為3.3%。
“農民收入增長中*的貢獻來自勞動力轉移,即農業(yè)勞動力轉到非農產業(y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代表課題組指出,展望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增加到1.6萬元,實際增長6.5%,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倍差將下降到2.66。在農民收入來源中,工資性收入和轉移凈收入是農民增收的主要貢獻因素,預測2019年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將突破6500元,轉移凈收入將突破3300元,二項合計大約1萬元。
多位與會權威人士建議,推動城鄉(xiāng)深度融合,實現(xiàn)勞動力充分轉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認為,實現(xiàn)鄉(xiāng)村振興、“四化”同步,*核心的是提高農業(yè)生產率,勞動力不能充分轉移是重要制約,勞動力轉移不足也是制造業(yè)有所下滑的原因之一。制約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另一個因素是土地經營規(guī)模沒有擴大,為此要加快通過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一系列其他改革措施、扶持措施,加快適度經營規(guī)模擴大。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