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大黑河鄉四十頃地村,一望無際的大片田地上,氣噴式撒肥機、懸掛式翻轉犁、滅茬缺口圓盤耙、苗床整地機等大型機械正在撒肥和耕整土地。
“這些都是全世界*先進的機械,現在種地真是一年一個樣兒,傳統農業模式被顛覆了。”內蒙古騎士乳業集團總裁辦陳勇介紹,這一大片2.5萬畝的土地是騎士集團從當地農戶那里流轉過來的,過去種甜菜采用的是“企業+農戶”的模式,和農戶簽訂單并回收甜菜,可即便有技術指導,一家一戶的種植很難達到甜菜品質均一。從去年開始,集團流轉了土地,把種植環節外包給中化農業MAP達拉特旗技術服務中心,這一中心正是北美農業服務模式在北方規模化農牧結合區落地的產物。
“關鍵技術+供應鏈優化”實現提質降本
“備耕播種是保證豐產高糖的*步。以往農戶直播,甜菜的出苗率比較差,*主要的就是耕整地水平不達標。我們現在正在做的全套備耕播種環節,其中的一個作用是可以保證甜菜種子播種在特定的土層平臺上,平臺下面土壤緊實有利于水分保持,為剛萌發的甜菜提供水分。如果是風蝕嚴重的地塊會進行防風播種,降低風災。”中化農業MAP特種作物事業部科研合作經理張永豐博士介紹。
除了全程農機作業服務,技術服務中心的服務還包括全程植物營養、全程植保、土壤改良等服務。保證在*恰當的時間,通過*有效的方式,將適宜形態的植物營養、植保、農機等,*地應用到田間。
甜菜的產量和含糖率是制糖企業的生命線,這兩者都要達到*數值。張永豐博士算起賬來,去年他們種的甜菜平均含糖率是18.2%,一畝地能產650公斤白糖,這在內蒙古地區含糖率算是高的了。1噸甜菜成本價500元左右,整個算下來1噸白糖的原料成本約3000多元,在國際上也是有競爭力的。即便在去年糖價低迷的情況下,騎士集團還有一定的利潤空間,今年要力爭做到每畝地產750公斤左右白糖。
“建制糖工廠、種甜菜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中化農業為我們提供了金融支持,保證了產業鏈持續發展。”陳勇說道。
在供應端,技術服務中心通過集中采購、優化物流運作方式減少包裝和裝卸環節,為騎士集團等客戶減少每畝約百元的成本,創新的供應鏈運營體系優勢已初步顯現。在前端通過“關鍵技術+供應鏈優化”實現提質降本,幫助客戶種出好品質;在后端連接市場,讓農產品賣出好價錢。
著眼核心訴求建設北美模式服務中心
烏蘭察布農牧業局局長邢永亮表示,整體來看,烏蘭察布市耕地集中連片,適合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結合我國“鐮刀彎”地區種植結構調整,烏蘭察布正在打造以馬鈴薯產業為核心,甜菜、青貯等產業為輔助的現代化農牧結合的農業產業示范區。
中化農業MAP特種作物事業部合作發展總監張存立介紹,胡煥庸線西側的北方規模化農牧結合區人均耕地面積大,適合引入北美規模化農業發展模式。那么什么是北美農業模式?張存立介紹,北美農業屬于大農業模式,在北美地區有上萬家農業服務站并以此為中心向周邊農場提供專業化、社會化的服務。農場主只需“一個電話”,從測土配方到施肥、打藥、作業等都由專業機構完成。具體來說,農業服務站能夠根據農場需求進行定制化的產品生產及服務,包括根據土壤檢測針對不同作物進行固體肥、液體肥及農藥混配,產品在站內生產完成后,由服務站提供專業配送及施用服務。這種模式已經脫離了產品概念,而是上升到全程服務方案的概念。
對北方規模化農牧結合區而言,規模化的特點決定了機械化的訴求,干旱半干旱的特點決定了水肥一體化的訴求,農牧結合交錯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土壤改良(種養結合循環經濟)的訴求,農業服務必須著眼于這三大核心問題,否則將缺乏長期可持續的基礎。
針對這些核心訴求,中化農業布局和建設了北美模式的農業綜合服務站,核心是圍繞馬鈴薯、苜蓿、甜菜、青貯等作物全生育期需求進行定制化的方案研發、設計與實施,并通過供應鏈優化的方式為種植戶創造價值。
2018年,中化農業在內蒙古錫林郭勒正藍旗建成我國*座北美模式農業綜合服務站——MAP正藍旗技術服務中心,目前已在內蒙古興建4座服務站,在長城以北已經形成了五大產業聚集區。未來,中化農業將在河西走廊、蒙西榆林、蒙中壩上、赤峰北部、呼倫貝爾五大核心區域布局農業綜合服務站,形成農業社會化服務網絡式覆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