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作為我國金融改革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農村經濟體量在不斷增加,但農村金融始終如死水般沒有活力,農業發展慢,農民增收難,因此,推行農村金融改革成為盤活農村經濟的主要動力。陜西省楊凌示范區作為“國字號”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在農村金融改革領域先行先試,不斷探索,為農村金融改革發展摸索出多個可借鑒、易復制的“楊凌模式”。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楊凌通過全面整合銀行、保險等各類金融工具助農興農,為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涉農企業提供了全面的金融服務,實現了金融資本鏈條與現代農業產業鏈條的有機結合,農村金融死水得到有效激活。
創新金融產品 為農業產業注入資金活水
在楊凌旺豐園專業合作社發展困境時期,建設生態農莊中由于流動資金周轉不開,急壞了合作社理事長張紅利,正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楊凌農商行“兩權抵押”貸款的春風吹向了他,張紅利以50畝農業土地經營權及地上農業設施作為擔保,在楊凌農商行獲得貸款200萬元,讓合作社擺脫了融資困境,解了合作社的燃眉之急。
在楊凌,像張紅利這樣,享受到金融改革紅利的人還很多。記者從楊凌農商行了解到,僅楊凌農商行目前投放“兩權”抵押貸款就達到1.39億元,貸款余額8574萬元,位居陜西省金融機構前列。
據了解,楊凌農商行在土地、房產、農業設施、苗木、土地經營權等方面積極探索,先后研發出“金土地”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搖錢樹”苗木抵押貸款、“畜寶通”活體動物抵押貸款等30多項信貸產品,實現了現有農村產權全覆蓋。
去年6月份,楊凌農村商業銀行成功獲批國家農業農村部2018年度“金融支農服務創新試點”項目,成為全國2018年度金融支農服務創新試點的新“試驗田”。創新推出了浮動抵押信貸產品、生物資產動態評估模型等,將以往不能抵押的規模化種養殖戶手中*主要的生物資產如豬、牛、羊、蘋果樹、獼猴桃樹等通過對其各個生長階段*估值,轉化為銀行認可的“標準抵押物”進行融資,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平臺,引入浮動保險機制,在*計量、公允估值、科技風控、動態抵押等方面分析生物資產價值規律,使得浮動貸款讓種養殖戶得到足額融資,浮動保險充分保障其利益,著力解決農業生產規模化發展過程中生物資產抵押融資難的問題。
發展普惠金融 打通助農服務*后一公里
在楊凌示范區五泉鎮曹堡村衛生室內,村民王大媽通過楊凌農商行設在這里的取款機,取到100元現金,高興地樂開了花。她說,“原來,我們這些農村老人也可以用取款機,真是沒想到,今天過來取100元錢試試,兒女不在身邊的話,也不用去鎮上取錢,方便的很。”
王大媽取款的這個機器叫“助農E終端”,它是楊凌農商行在營業網點的基礎上,布放的遍布各行政村的助農服務終端,具有取款、轉賬匯款、存折補登、電費代繳等多項功能。據悉,“助農E終端”只是楊凌農商行落實金融惠農的冰山一角,像這樣的具體案例還有很多。
秉持助農宗旨,發展普惠金融。近年來,楊凌農商行升級上線了新一代銀行信貸系統,聚焦客戶新需求、整合新興科技元素等,大幅提高運行效率;對現有網點進行科學規劃、合理調整,打造智慧銀行、主題銀行、科技銀行等》精神特色網點,積極構建以網點為陣地,自助銀行、輕型服務點為補充,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為拓展,信貸專營機制為特色,專職客戶經理跟進落實的立體化、多維度、全覆蓋的“五位一體”服務體系,將服務網絡延伸到城鄉居民家門口,實現“鄉鎮全面覆蓋、城區廣角滲透、村級深度延伸”金融服務無盲區。
農村金融改革是復蘇農村經濟的一股春風,是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強心劑”,隨著農村金融改革各項政策的不斷出臺,楊凌在振興鄉村經濟,農民增收致富方面,正在邁向一條康莊大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