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北京新菜農動手更動腦(圖)
北京新菜農動手更動腦(圖)
農業網   時間:2019/5/5 8:40:00  來源:新京報  閱讀數:633

飛碟瓜

  貓腰干上*農活,多好的身子骨也吃不消。在北京延慶,韓永茂卻端坐在機器上,輕輕松松就把菜苗栽了。從2017年開始,他的種植園就進行露地蔬菜生產全程機械化。不僅如此,他還把各種蔬菜放在盆栽中種植,既好看又好吃,完全不愁銷路。韓永茂多種多樣的“金點子”, 動手更動腦的風格,也讓他成為京郊有名的“好把式”。說起成功秘籍,韓永茂就四個字:“多動腦筋”。

  全程機械化 農民用機器種地

  在韓永茂的菜園里,撒施肥料、深松旋耕、移栽菜苗、甚至蔬菜收獲,都實現了機械化作業,菜農只需在個別環節進行干預。

  拿移栽菜苗的環節為例,地里有拖拉機拖著移栽機,在菜田里往返耕作。菜農只需端坐在移栽機上,整理擺放好甘藍菜苗就行。而在進行全程機械化生產前,廣積屯村茂源廣發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韓永茂回憶起從前種地的景象:“往年下地,得戴帽子、口罩,把臉遮個嚴嚴實實。大家都不愿意干,我們園區每年都因為找不到短工而發愁。這活兒不但累,而且效率不高。”

  韓永茂說,他*早接觸上科技農業,是在2010年9月,他被聘為“延慶鎮全科農技員”,“我在學校學習的是蔬菜種植,但當時我的水平與全科農技員應具備的業務水平還差很多。”

  為了自身技術水平,韓永茂每天安排兩小時固定學習農業科技知識,抓住每一個機會,在會議和培訓班上和專家、教授探討問題。“經過幾年的學習,我發現科技能夠解決農業中很多難題。從那時候我就開始想,如果可以讓機器代替農民來種地,農民只需要操作機器就能事倍功半。”終于,到2017年,韓永茂抓住了改革試點的機會,在園區中進行全機械化試點,引進了高科技自動化機械設備,逐步用機械代替了種植園內找來的短工。他還對種植業內的工人進行培訓,教會他們使用高科技設備。“我當時就想,只要有機會進步,咱們就要抓住搏一搏。”

  目前,韓永茂的種植園里集成了激光平地、自動駕駛技術、指針式噴灌機、植保無人機、收獲機等*作業技術、裝備,既省工又出產。拿甘藍為例,一百畝平均畝產達4000公斤,相比傳統人工作業方式節約用工量75%以上。

  蔬菜種進花盆里 好看又好吃

  辣椒、西紅柿、茄子和飛碟瓜,這些以往只能種在菜地里的蔬菜,被韓永茂種到了花盆里,成了漂亮的盆栽蔬菜。也是因為這個創意,韓永茂成了京郊有名的“金點子”。在他的種植大棚里有各種各樣的盆栽蔬菜,淡黃色的西紅柿、30厘米長的辣椒、燈籠一樣的茄子和黃黑相間的飛碟瓜等10余個品種都生機勃勃。這些盆栽一旦成熟,就會被訂貨的花商買走,根本不愁銷路。

  “在2010年時,一個偶然機會,我學習到原來可以將蔬菜放在盆栽里種植。而且很多的盆栽蔬菜種起來很好看。”有了這個想法,韓永茂就動了起來。他找來進口種子,進行種植。“當時這種盆栽在北京地區沒有,種子要從國外進口,相對于普通蔬菜的成本也要高一些,不過利潤也比傳統大棚蔬菜高出不少。”韓永茂說,雖然有風險,但是收益也可觀。“以一盆40元計算,一個大棚的蔬菜就可以賣到8萬元左右,扣除成本也有近3萬元的利潤,比傳統的蔬菜大棚收入要高3倍多。”

  隨著時間的積累,韓永茂不斷發開新的品種,將蔬菜的實用性和觀賞性融為一體。他介紹,盆栽蔬菜的成長周期要比普通蔬菜短一到兩個月,只需4個月即可上市銷售,而且這種盆栽蔬菜的產量也比較高,口味和傳統方法種植的蔬菜沒有區別,可謂觀賞、品嘗兩不誤。“大家都說是我聰明,其實我只是愛多想想,沒有其他過人之處。”韓永茂說,很多東西就是怕琢磨,只要肯動腦筋多想想,“金點子”自然就出來了,而在當下這個新時代,想當好新農民,不但要動手,也要愛動腦,有想法的勞動才會更有成就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gll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