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打工的農村婦女楊雪娣怎么也沒想到,因為廣西現在實行的“產業到家·牽手媽媽”巾幗脫貧行動,她能如愿在家門口上班,工作家庭兩不誤。
廣西集“老、少、邊、山、窮”于一身,是中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產業到家·牽手媽媽”巾幗脫貧行動是廣西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脫貧攻堅戰中,充分發揮婦聯和婦女作用而實施的行動。行動是以廣西54個貧困縣、5000個貧困村為重點區域,以建檔立卡貧困戶婦女為對象,依托發展優勢農業、打造特色產業、互聯網+,為貧困姐妹定制脫貧路徑,扶持婦女就業創業,促進她們增收脫貧。該行動吸引不少像楊雪娣這樣在外打工的貧困婦女回鄉發展。
廣西婦聯主席劉詠梅說,在這場脫貧攻堅戰役中,壯鄉巾幗不讓須眉。婦女既是脫貧攻堅重要的工作對象,也是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頂起脫貧“半邊天”。
家門口打工 賺錢又顧家
“一條扁擔兩頭挑,一頭挑著金山銀山,一頭挑著綠水青山”。為貫徹落實“產業到家·牽手媽媽”巾幗脫貧行動,廣西婦聯、廣西文化和旅游廳、廣西扶貧辦聯合開展“金繡球”農家樂示范點的創建活動,鼓勵農家樂發展,推行農家樂基地+貧困戶+產業模式,給每個示范點10萬元資金扶持,40%用于擴大生產,60%用于培訓帶動貧困婦女。
楊雪娣是這批貧困婦女中受益的一員。一年前,丈夫因生病行動不便,她只能辭掉在廣東的工作回家照顧家庭。
回到貴港老家后,在當地婦聯的幫助下,楊雪娣順利進入“廣西金繡球農家樂示范點”貴港四季花田農業生態觀光園工作。“原來外出打工,一月也2000多塊,現在回家門口打工,既能賺錢又能照顧家。”楊雪娣說,她已經摘掉貧困帽子,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不止楊雪娣,“70后”青年農場主梁壬梅的七彩生態農場也直接或間接帶動180名婦女就業,其中有80名建檔立卡貧困婦女。梁壬梅說,能成為農場主,輻射帶動周邊貧困婦女脫貧致富,與廣西婦聯扶持“婦字號”基地等政策息息相關。
如今,廣西各地的農家樂已成為增加婦女就業崗位,帶動貧困婦女發展,實現脫貧致富的有效載體。
“桂秀”帶動當地婦女靈活就業
廣西少數民族有著自己燦爛的文化藝術,廣西婦聯便以打造壯繡、瑤繡、苗繡、侗繡為基礎的“桂繡”品牌及其它手工藝產業。
“宜繡則繡,宜編則編”讓更多婦女居家靈活就業,實現增收致富、照看家庭兩不誤。
柳州融水縣女子李伊園是年輕的“老”繡娘。她創辦的彩云苗藝成為助力當地貧困婦女脫貧的金繡球居家靈活就業示范基地,獲得10萬元扶持資金,4萬元用于購買設備,6萬元用于繡娘的培訓。2017年,柳州市婦聯扶助李伊園6萬元用于出國參展宣傳。隨后,李伊園帶著家鄉的刺繡作品,勇闖英國倫敦時裝交流活動,受到一致好評。2018年5月,李伊園榮獲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如今,她帶著60多名繡娘一起學習和制作苗繡,繡娘的人均月收入達到1500至3000元。
與李伊園一樣,廣西工藝美術大師藍然和藍淋兄妹在廣西南寧開辦壯美坊工作室。該工作室培訓了1000多名婦女成為壯美坊壯繡工廠的繡娘,并通過這一技藝實現脫貧。
土特產“藏在深山有人知”
野生靈芝、有機紅薯、香菇、木耳……這些土特產,經過“85后”姑娘石秋香包裝,再利用互聯網銷售渠道,變成了城里人喜愛的健康食品。
石秋香原本在深圳上班。2013年上半年,因母親生病,石秋香辭職回家鄉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照顧母親。她發現長在高山的紅薯有別于一般紅薯,具有甜、糯、香、滑、入口即化的特點,卻又藏在深山人不知,所以決定開展產業扶貧紅薯深加工項目。
石秋香說,他們村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剩下留守婦女及老人在家照顧家庭。為幫助這些貧困孤寡們,她從留守人員開始,慢慢地將她的幫助貧困巾幗計劃在村子里鋪開……
石秋香先將公司種子賒銷給村里群眾,廣泛發動他們種植紅薯、花心薯等作物,然后再通過電商銷售,幫助農戶銷售產出的農產品。2018年,石秋香在融水縣7個鄉鎮13個村屯發展高寒山區836戶農戶(其中貧困戶638戶)種植高山紅薯2000多畝。
2018年,廣西婦聯聯合其它單位舉辦“魔豆媽媽”創業扶貧大賽。“魔豆媽媽”是由淘寶網捐贈1000萬元設立的“中國紅十字會·淘寶公益”專項基金,主要運營幫助自強自立的困境媽媽改變命運的電商創業工程。
通過*扶貧、*脫貧,廣西農村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2100萬人減少到2017年底的267萬人,貧困發生率由70%下降至5.7%。2018年,廣西實現11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