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委十屆九次全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兩會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對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進行了全面動員部署。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如何把握新時代‘三農’發展趨勢和階段性特征,如何實現河南農業出彩、農村出彩、改革出彩,全會為我們作出了準確判斷,指明了今后的努力方向。”5月4日,河南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申延平說。
改革開放以來,河南農業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申延平說,農村經營體制改革取得歷史性成就,農民創業創新能力明顯增強,農業生產力得到空前解放,農產品供給實現了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充裕的重大跨越,農業發展實現了由單純追求糧食增產的傳統農業,向追求綠色生態高效的現代農業的重大跨越,農民生活實現了由貧窮、溫飽不足向總體小康的重大跨越,成功走出了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為代價的“四化”同步科學發展之路。
當前,河南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呈現出許多新情況、新特點。申延平說,省委十屆九次全會對我省新時代“三農”發展趨勢和階段性特征作出了準確判斷:農業正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農村發展正由傳統種養業為主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轉變,農村勞動力正由單一城鎮集聚向城鄉雙向流動轉變,城鄉關系正由二元結構向加快融合發展轉變。
“1978年,河南的糧食產量是420億斤,當時十多個省份往河南調運糧食。如今,河南省糧食產能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糧食總產量占到全國的近十分之一,不僅養活了一億人,每年還調出400億斤原糧和糧食加工產品,真正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國人糧倉’。”我省糧食生產能力實現重大跨越,城鄉消費需求和消費結構加快優化升級,對中高端、多元化、個性化農產品的需求快速增長。申延平說,“群眾不僅要吃得飽,還要吃得好吃得安全。農產品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結構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
他表示,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四優四化”為重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高效種養業和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回應了市場和百姓期盼,取得了顯著成效,種養業結構不斷調整,持續優化,由增產導向正在轉為提質導向。
據統計,2018年河南省優勢特色產業產值4343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6%。優質花生種植面積2200萬畝,居全國*位;優質專用小麥面積1204萬畝,占小麥面積的1/7,居全國*位;優質林果面積達到1359萬畝,年均增長10%;新增肉牛52.8萬頭、新增奶牛10.5萬頭。綠色發展有力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雙雙實現負增長,農產品質量安全持續向好,全省蔬菜、水果、水產品等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與此同時,隨著各類返鄉下鄉創新創業人員快速增長,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正在全方位大規模向農村滲透,農村產業鏈條延伸和農業功能不斷拓展,對農產品的供給也從單一的糧食向休閑旅游、農事體驗、農村電商等轉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進入快速發展時期。2018年年底,全省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1.6萬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實現營業收入440億元,帶動從業人數34.3萬。鄉村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日益凸顯,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加速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城鄉正在加速融合。
申延平認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河南省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和突出短板,比如農業大而不強、結構不優,品牌優勢不突出,農產品加工體量大但精深加工少,城鄉之間要素合理流動機制尚不健全,等等。“今后,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持續加大擴大優勢,緊盯問題彌補短板,聚焦關鍵提質增效,著力改革創新,著力務實重干,堅定不移推動鄉村振興的河南實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