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2016年,湖北省出臺了《湖北省產業*扶貧規劃(2016—2020年)》,規劃實施三年以來,取得一定成效。為進一步提高產業扶貧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湖北省對原有規劃進行了細化完善,修訂出臺了《湖北省產業*扶貧規劃(2019—2020年)》。
這份新修訂的規劃,直指湖北省當前產業扶貧中面臨的重點和難點,提出了一系列詳實而可行的思路和辦法。
產業扶貧,扛起扶貧攻堅大梁。
貧困村多處在偏遠山區,經濟基礎相對薄弱。調查顯示,貧困山區主要種植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為主,輔以蔬菜、林果、茶葉、藥材、煙草等經濟作物。總體來看,產業普遍散、小、弱,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
打造一個有競爭力的產業,成為貧困地區的重要抓手。早在幾年前,省委省政府提出,構建“一村一品、多鄉一業、一縣幾個骨干品種”的支柱產業梯級結構,所有貧困村、貧困戶至少發展一項產業或者參與發展一項產業。
經過幾年的扶持和培育,“有特色、有效益”的產業不斷涌現。全省所有貧困縣都擁有自己的主導產業,涵蓋水果、茶葉、中藥材、木本油料、特色養殖等方面,三條水果帶、四座茶山、精品旅游線路等產業布局更加清晰,房縣花菇、蘄春蘄艾、羅田黑山羊、咸豐黑豬等品牌市場美譽度和占有率不斷提升。
企業、合作社、貧困戶之間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各地探索訂單、股份、勞務、服務、租賃等方式,變貧困戶“單打獨斗”為“嵌入產業鏈條”,總結出武漢市“三鄉工程”、黃岡市“五位一體”、十堰市“租金、薪金、股金三金增收”和恩施州“121+X”等產業扶貧模式。
據省農業農村廳統計,到2018年底,依靠產業發展穩定帶動265.9萬農村貧困人口,占全省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80.6%,產業扶貧扛起湖北省扶貧攻堅工作的大梁。
升級傳統產業,拓展新興產業。
全省產業扶貧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產業培育難、壯大難、產銷對接難等問題依然存在;產業發展盲目跟風、產業和產品同質化的問題依然存在。
新修訂的產業*扶貧規劃提出,一方面,因地制宜發展新產業,另一方面,鞏固升級傳統產業,圍繞新技術應用、新產品開發、新業態拓展,融入更多的現代產業元素,讓“老樹發新芽”。
直面痛點,*發力。省農業農村廳發展規劃處處長曾德云介紹,實施十大工程,從種養業的良種繁育到農產品加工、品牌、物流等方面,對產業扶貧中的瓶頸問題逐個攻克,想方設法為貧困村集體和貧困戶增加收入。
*貧窮的地方往往擁有*美麗的風景,休閑旅游業被列入重點扶貧產業,規劃對四大片區進行了準確定位——大別山片區緊盯紅色旅游資源,構建全國紅色文化旅游示范區。武陵山片區重點發展民族文化旅游、山水生態旅游、森林旅游,打造武陵山生態文化旅游圈。秦巴山片區圍繞“生態文化”,開發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旅游資源。幕阜山片區突出“湖光山色”,春看竹海,夏游九宮,秋賞金桂,冬浴溫泉,四季游仙島湖。
扶持政策,催生產業開花結果。
越到后期,產業發展越艱難。
“用具體、有效的扶持政策,確保扶貧產業順利開花結果。”曾德云說。
創新機制,為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規劃明確,貧困戶可將農村承包土地林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等折價入股,與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建立股份合作關系。也可以將扶持貧困戶的項目補助資金作為股份入股,享受固定分紅和贏利分紅。對于貧困村,可探索將集體所有房屋、建筑物、機械設備等經營性資產折價入股,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受集體收益分配權。
貧困戶想創業,缺乏啟動資金怎么辦?據了解,貧困縣市區將設立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引導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免擔保免抵押、財政貼息、縣建風險補償金”信用貸款全覆蓋。對帶貧成效突出的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市場主體,信貸支持向其傾斜。
創業過程中,遇到技術難題向誰求助?曾德云介紹,縣市區組建扶貧技術服務團,向每個貧困村選派科技特派員、農業科技人員和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能人,在4821個貧困村設置產業指導員,讓農民在家門口學技術。
一系列相關扶持政策,將匯成共促產業扶貧的強大合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