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知道城市里有清潔工,農村的保潔一是靠自掃門前雪,二是靠村民義務獻工。現在不同了,農村也有了專職保潔員。當你走進哈爾濱香坊區幸福鎮萬家村,只見村道整潔,綠植美觀,房前屋后看不到一片垃圾。村民說,這是村里保潔員的功勞,和十年前比,村里變化太大了,過去是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現在呢,污水有人清,垃圾有人拉。從昔日的“臟亂差”變成現在的“小清新”,富有村不是個例。據了解,目前哈爾濱市一半以上的村配有保潔員,通過專職保潔員的工作,農村村容村貌的凈化、綠化、美化,得到了日常性、規范性的制度保障。在這個基礎上,保潔員還將覆蓋全市所有村屯。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是古詩中的田園風光,然而,鄉村不僅有“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愜意,也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治理的短板,農村行路難、如廁難、環境臟、村容村貌差等問題還較為突出。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廣大農民根本福祉和農村社會文明和諧。回望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看出,從新農村建設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國家針對農村環境問題的思考不斷深入,解決方案也不斷升級。新農村建設提出“村容整潔”,而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生態宜居”,后者在前者的基礎上更有超越,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共生,不僅要求環境優美,還要求空氣新鮮、水源潔凈,空間安全。
超越,意味著要以制度供給對鄉村環境以根本性的改善。我國出臺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在組織保障、資金投入、實施方案等頂層設計方面把“四梁八柱”夯實。我省也制定和完善了關于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村改廁、涉農資金支持、鄉風文明建設等方面的意見、文件,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提供了堅強的制度保障。
有了堅強的制度保障,才能“動真格的”。比如,在東北農村都把如廁叫“出外頭”,如今實行廁所革命,推進一體化水沖廁所讓“外頭”變“里頭”,使得農村環境衛生、村民生活質量大為改觀。試想,倘若沒有制度性的安排,沒有基層推進的決心和勇氣,農村千年的傳統習慣何以轉變?如前文所述,哈爾濱市在每個村屯設立專職保潔員,看似小舉措,實則也是人居環境的大改變。
鄉村不僅具有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還具有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說到底,農民既是這些價值的創造者,也是這些價值的承載者,他們的感受、他們的期待是*有說服力的。我省在加速建設生態強省,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能源革命”,隨著這些措施的推進,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與日俱增。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