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行塬上,一棟棟白色大棚撲進眼簾,宛若粼粼湖光。
“這里是聯財鎮聯合村的蔬菜種植基地。”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隆德縣水利工作站站長劉巧玉告訴記者。
“今年開始,該叫西瓜種植基地了。基地占地3000畝,三分之二種西瓜,三分之一為了倒茬種西紅柿。”種植基地“當家人”、聯合村村委會主任王安明說,去年種的西瓜地頭售價每公斤6元,市場售價每公斤14元,每畝地收入達1萬元。
固原市隆德縣水資源人均占有量400立方米,低于國際嚴重缺水線500立方米的標準,且分布不均。2017年3月,隆德曾遭遇建縣以來*的“水荒”:連續160余天無有效降水,全縣水庫過半干涸,縣城4座供水庫中的3座干枯停供。
產業要興旺,安全穩定的水源是基礎。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統籌安排2.4億元,支持建成了隆德縣城鄉供水工程,連通沿線3大流域及12座水庫,將縣城南部富水區的水資源調引到北部缺水的渝河流域,形成了“南北調濟、豐枯補給”的供水保障體系。同時,指導隆德縣整合各類資金5.6億元,對渝河全流域進行系統治理。2018年,通過實施高效節灌改造等項目,引水上山,使2.2萬畝旱地變成了水澆地。
“聯合村在隆德縣*缺水的地方,大面積種植西瓜,水從哪里來?”記者問。
王安明指著山腰上的一片新建的大棚說:“2017年,‘南水北調’到剡家坪水庫后,蔬菜基地的規模由一年前的150畝增加到了1000畝。去年,建設高揚泵站后,供水范圍擴大,我們將蔬菜基地的面積擴到了3000畝。”順著王安明所指的方向望去,一輛農耕機正在平整土地,幾位婦女跟在后面手腳麻利地鋪地膜。包村干部孫小寧說:“以前,整塊地每畝50元都流轉不出去,現在連邊角地都有人搶著租賃,建不了棚的就種黃花菜,大家算得可仔細了。”
“現在,每畝地的流轉費是以前的10倍。種植區全部采用滴灌,水費比原先省了一半。去年,有的農戶種了二三十畝蔬菜,年收入達20萬元,黃土地變金土地了。”王安明說。
村民王安院家有6口人,父親年邁,妻子患頸椎病不能干活,孩子正上大學、高中,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他在蔬菜基地從事田間管理,月工資4000元,家中的8畝耕地流轉給基地,自己種5畝旱地,全家年收入5萬元,2018年摘了貧困帽子。
脫貧才是*步,好日子還在后頭。聯合村位于固原市全域旅游環線上,地處隆德、西吉和甘肅靜寧縣之間,312國道、青蘭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
“清明節期間,山腰的桃花吸引了靜寧縣等地的很多游客,車順著路排了幾公里長。村里打算利用3年時間壯大集體經濟,投資新建一個服務區、一個智能大棚、發展一個經果采摘園,打造鄉村旅游休閑目的地,把游客留下來。”王安明說。
采訪結束時,王安明邀請記者7月份再訪聯合村:“我們的西瓜含糖量14%以上,很甜,就像里面打了糖,一定要來嘗嘗。”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