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北京世園會開幕以來,熱度高漲,游人如織。百花之約吸引來的不僅是萬千游客,更有綠色發展新機遇——園區周邊現代園藝產業集聚區已經形成,舉辦地延慶乃至京津冀園藝產業正步入跨越發展期。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說起園林、園藝,中國可謂有著深厚積淀。如今,綠色理念深入人心,消費升級已成趨勢,城市居民園藝需求日益強烈,園藝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以北京為例,近年來,別具一格的園藝驛站、共享花房等在全市陸續“上線”,備受市民青睞。此外,園藝產業輻射作用明顯,與之緊密相關的都市農業、園藝理療、休閑觀光等都展現出了不錯的發展潛力。而做強園藝產業,做好“草木相伴、花鳥為鄰”綠色文章,也是現代城市邁向和諧宜居的必然要求。
園藝產業市場廣闊,前景可期,但面臨的難題瓶頸也不少。生產組織化程度低,多是小作坊、家庭農場;市場化不足,從生產到銷售產業鏈條不完善,流通成本高;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如此種種都是產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而世園會無疑為對標先進、補齊短板提供了難得機遇,這也是舉辦世園會的初衷。北京世園會上,100余個展園百花齊放,各國花卉園藝精品薈萃一堂,各具特色的園藝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新理念競相呈現。諸如,荷蘭園返璞歸真的傳統園藝,德國館融合先進科技的現代園藝,卡塔爾園沙漠智能農業等等,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眼下,世園會的“梧桐效應”開始顯現。一方面,企業爭先恐后在延慶設園區、建農場;一方面,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北京農學院等10多家科研院所也紛紛入駐,集會展交易、生產示范、科研教育等為一體的“園藝之都”正在崛起。在此基礎上,京津冀應把握優勢、主動作為,找準產業發展短板,有的放矢,攻堅克難。尤其是在技術創新方面,北京當發揮好帶頭作用,整合各種資源,建立更多政、產、學、研合作平臺,打造現代園藝創新高地。
一灣媯水一城花。期待世園之“花”開得更絢爛,為園藝產業發展帶來新生機,讓京津冀大地綻放更多“綠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