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6時,62歲的北滘黃龍村村民周錦財起床后的*件事,就是爬上四樓天臺打理他的“小樂園”。一個40多平方米的天臺,這里生長了20多個黃龍村特有的黑皮冬瓜。澆水、施肥、除草、培土……每天他都要花一個小時打理這個瓜園。“別看它們現在那么一點兒,等到了6月,那就是50斤左右一個的大冬瓜了,這一個天臺的產量可以達到1000斤以上。”盡管累得滿頭大汗,周錦財臉上總帶著微笑。
黑皮冬瓜是黃龍村的特色農產品,順德民間有“碧江出只雞,黃龍出個瓜”的美譽。黃龍村把打造冬瓜美食品牌作為樹立群眾文化自信的舉措之一,探索出“黨建引領,文化自信”的行動路徑,鼓勵黨員群眾積極宣傳推廣冬瓜文化,以黨建引領助力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推動鄉村振興,讓黨建工作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做到“惠從黨來”。
打出品牌:一個冬瓜把村民的心連在一起
黃龍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種植黑皮冬瓜,逐漸形成品牌,享譽在外。“雖然黑皮冬瓜已經不是黃龍村的主要經濟農產品,但是只要有自留地的村民都會在家里種。”周錦財說,種黑皮冬瓜不僅僅是為了吃,也是一種對過去生活的追憶。
隨著時代的變遷,黃龍村村民從務農轉變到以工業為主。雖然種植冬瓜的人較以前少,但談起黃龍村的冬瓜種植歷史,村民無不仰首挺胸,自豪地說曾經的黃龍村冬瓜產量大、品質好、個頭大、囊少,為當時的村民增加了不少額外收入。
林八妹是土生土長的黃龍村人,她說,在計劃經濟年代,黃龍村村民種植的冬瓜全部都是通過木艇運到“北滘冬瓜倉”,多數供出口之用。一直以來,她都有種植冬瓜,自己種的冬瓜*的有60斤,“別人種的更大,有80多斤。”她說,近年來,村里把冬瓜的文化價值挖掘出來,加以宣傳推廣,村民種冬瓜的熱情更高了。
去年9月,黃龍村舉辦首屆黃龍冬瓜文化節,周錦財種出的58斤黑皮冬瓜榮獲“*重冬瓜”稱號,他自己也被稱呼為“黃龍瓜王”。 如今,黃龍村還成立了冬瓜文化社,目前社員有6位,錦叔就是其中之一。他說,因為黑皮冬瓜,大家又找到了聊天的話題,社員們閑時聚在一起交流種植經驗,互贈種子,還一起煲冬瓜湯,做冬瓜糕,為村里推廣冬瓜文化出謀劃策,鄰里之間樂也融融。
文化自信:讓村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所獲有所盼
如今,黃龍村冬瓜文化還延伸出“冬瓜趣味運動會”“冬瓜菜式廚藝比拼”“青年冬瓜種植農作體驗”等活動。這些活動成為了黃龍村“黨建引領”“文化自信”品牌新名片。黃龍村與順德一心社工服務中心合作,駐點社工郭嘉欣與黃龍村委的工作人員一起挖掘村居特色文化,將黑皮冬瓜作為重構鄉村文化的切入點,開展“睦鄰冬瓜文化節”社區營造項目。
去年,黃龍村舉辦了別開生面的冬瓜菜式廚藝比拼賽,20多名村民秀廚藝、顯身手,以黑皮冬瓜為主題食材,制作出一道道各具特色的冬瓜美食,連擔任評委的順德廚師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連庚明也頻頻點贊。
2018順德美食節上,黃龍村還以黑皮冬瓜為村居美食品牌,黃龍村黨委書記仇培東和時任黃龍村黨委*書記梁詠妍等村委會工作人員與村民一起,為炸冬瓜、黑皮冬瓜祛濕茶、冬瓜糕、冬瓜干等特色產品賣力吆喝,打響黃龍美食品牌。現場大賣的冬瓜祛濕茶就是村民阿七鉆研自制的,當天一直忙個不停的阿七說:“我是*次參展,很熱鬧,沒想到這么受歡迎,希望更多人品嘗、喜歡上黃龍冬瓜美食。”
打造冬瓜美食品牌,有來自黃龍村穩步發展的力量支撐。多年來,黃龍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黃龍村視察時提出的“農村黨建讓群眾更滿意”的殷切囑托,以“黨建+”推動產業、生態、鄉風、治理等各項工作。
據仇培東介紹,該村自去年舉辦*屆黃龍村睦鄰冬瓜文化節以來,先后舉辦了一系列的冬瓜主題活動,隨著各項活動的推進,村民對黃龍村本土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更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大家團結一心,發揚黃龍村人勤奮拼搏的精神,一起自發宣傳推廣引以自豪的黑皮冬瓜。
仇培東透露,下階段黃龍村將加大力度宣傳推廣黃龍黑皮冬瓜美食品牌,組織村內的飯店推廣冬瓜宴,包括冬瓜粥、冬瓜糕、冬瓜羹等特色菜式,形成黃龍美食品牌,要讓來到黃龍村參觀的人們品嘗到正宗的黑皮冬瓜美食,還可以采購各類冬瓜產品,共同打造黃龍村黑皮冬瓜鄉村產業品牌,讓村民有所獲、有所盼,在鄉村振興中提升獲得感、幸福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