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讓村容村貌變了樣,讓農民“住上好房子、腰包鼓起來”,擦亮的是鄉村的“面子”;讓農民“過上好日子、生活充實、精神滿足”,做實的是鄉村的“里子”。
經濟社會大發展促進農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從平房住進樓房、農民變身企業工人、開私家車去種地……在很多村鎮成為屢見不鮮的平常事。然而在農村,一些諸如封建迷信、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奢靡攀比成風的現象依然存在,村民精神生活需求亟待滿足。
去年3月,天津市北辰區出臺了《北辰區文明村建設規劃》,提出全區建設文明村、結對幫扶23個困難村創建文明村的工作要求、總體部署和具體舉措,將開展文明村創建工作,作為新形勢下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抓手。在北辰區建設“天津市文明村”的標準中,囊括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工作指標、任務。北辰區聚焦問題補齊短板,切實增強文明村創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近年來,為創造農村新環境、培育新農民、形成新風尚,北辰區在鄉風文明建設方面采取了多項舉措,改善農民的精神風貌和行為習慣,提高其思想覺悟和道德素質。
強化創建活動 樹立鄉村典型
居住在北倉鎮的張強,從外地來津做建材生意多年。由于母親患有小腦萎縮,時而出現失憶,張強每次外出工作都帶著母親。“起初別人奇怪,知道緣因后都說我孝順,說跟我做生意他們更放心。”張強回憶說。他的事跡登上了“中國好人榜”,獲得“*美的中國人”稱號和第三屆天津市孝老愛親道德模范提名獎。之后,張強創建了樂德公益服務中心,發起為環衛工人免費送豆漿的公益品牌活動。“每周六凌晨2點,我和工作人員開始磨豆漿。清晨3點將熱乎乎的豆漿送到環衛工人手中。他們接過豆漿,我心里特別溫暖。”張強的公益團隊如今已有上百人,覆蓋了新村街、集賢街、北倉鎮等。隨著隊伍日益壯大,孝老愛親、奉獻社會的價值取向正在北辰區內逐步形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