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通過研究元素配比、養分形態、納米材料、天然生物資源對肥料養分的增效作用,研發了新型增效復合肥與增值肥料、緩釋肥料、高效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全元生物有機肥、生物炭基肥料及環境養分利用技術,初步建立了我國新型肥料研發技術體系,開發的一大批化肥減量替代技術和產品,實現在萬畝示范方內新型肥料與化肥替代技術,比常規肥料和習慣施肥減量施用12%,利用率提高6個百分點。
二是基于多基因聚合載體技術,研發了RNAi調控產品,作物免疫誘抗劑、生長發育調控產品,天敵防控技術及產品,生物源活性產品,智能光波誘殺產品及技術,化學農藥協同增效和智能控釋技術及產品,實現了新型農藥與替代技術在萬畝示范方內,比常規化學農藥減量施用15%,為建設主要作物重大病蟲草害全程立體化綠色綜合防控體系奠定了基礎。
三是以主要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和果樹種植體系為對象,通過研究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智能化*施肥技術、養分快速診斷、氮素實時監控及智能化原位監測技術、水肥一體化施肥技術等一系列高效施用技術與智能化裝備。建立了我國智能化裝備研發技術體系,實現高效施肥技術與智能化裝備比習慣施肥化肥減量施用10%,化肥利用率提高3個百分點,其中智能化施肥效率達到人工施肥的10倍以上。
四是研究了土壤消毒技術、種子種苗長效緩釋藥劑處理技術、地面自走式噴桿噴霧技術、航空高工效施藥技術等,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化學農藥高效施用技術及智能化裝備體系。建立我國農藥施用智能化裝備研發技術體系,形成新型高效施藥新技術。實現田間防治效率大于30畝/小時、節省勞動力成本50%的同時,農藥減施15%。
關鍵技術取得14項標志性成果:綠色高效增值復合肥料新產品大面積實現產業化;小麥、棉花、水稻智能化*施肥技術裝備取得新突破;進一步完善了地面航空施藥高工效智能化平臺;*抗植物病毒微生物免疫誘導蛋白產品獲農藥正式登記;鱗翅目/鞘翅目害蟲雙殺Bt工程菌G033A殺蟲劑獲得登記;小分子綠色殺菌劑“丁吡嗎啉”等獲農藥正式登記;研發并示范推廣了一批生防菌劑產品;研發并示范推廣了一批生物除草制劑產品;進一步完善了天敵昆蟲擴繁設備及工藝;構建了微生物源活性代謝物庫;改良了農作物秸稈纖維素基控釋摻混肥生產工藝;研發了網絡互穿、彈性和超疏水控釋等一批緩/控釋肥技術;挖掘了微生物肥料功能潛力并完善了微生物有機肥產業技術鏈;設施作物*水肥一體化裝備及配套系統獲新產品認證。
集成示范取得了7項標志性成果:探究建立了區域土壤熏蒸消毒技術體系及服務模式;建立了甘肅渭河流域塑料大棚韭菜多層覆蓋減施增效栽培模式;初步集成并區域推廣應用8套水稻兩減技術模式;初步建立油菜5大產區化肥農藥減施技術模式15套并進行示范;研制特色經濟作物專用新型肥料、集成甘蔗螟蟲農藥減施高效防治技術;研發適用于南方和北方葡萄及瓜類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建立18套技術推廣培訓模式和1套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框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