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陶縣農業農村局*新數據顯示,因為致力于發展設施農業,昔日的3800畝戈壁荒灘已變成當地農牧民“增收福地”。截至目前,在此建成的1410座日光溫室大棚已創收3億元。
13日,在阿克陶縣設施農業扶貧就業基地,記者看到日光溫室大棚在戈壁灘上整齊排列。走進大棚,甜瓜、西紅柿等瓜果蔬菜已碩果累累,種植戶和雇工正忙著收獲果實。
“2008年,阿克陶縣開始探索在戈壁灘上發展設施農業,引進山東、河南等地設施農業種植能手承包大棚,帶動當地農牧民向現代農業發展。”阿克陶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敏說。
2010年,阿克陶縣又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本地農牧民投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來,同時提出外地示范種植戶每承包一座大棚須帶動本地5戶種植戶共同發展。
阿克陶縣農業農村局統計數據顯示,*初兩年,每座大棚年收益為1.5萬元,此后5年年收益為2萬元;2016年至2018年,每座大棚年收益分別為2.6萬元、2.5萬元、2萬元,累計收益3億元。
在設施農業扶貧就業基地的一座大棚內,來自山東的示范種植戶孫賽軍和妻子正忙著摘瓜發貨。“甜瓜剛上市價格高,每公斤能賣18元,頭茬瓜我們就賣了9000元。”孫賽軍說,“大棚種的瓜果蔬菜隨行就市,不愁賣。承包大棚6年來,我已掙了70多萬元。”
目前,在阿克陶縣設施農業扶貧就業基地,像孫賽軍這樣的示范種植戶共有37戶,承包大棚420座。農忙時節,示范種植戶雇用當地農牧民對大棚進行管理,農牧民掙到錢的同時還學會了大棚種植技術,并逐漸成為大棚承包者。
阿克陶縣克孜勒陶鄉其木干村牧民玉蘇普·烏柔孜就是在5年前放下羊鞭,開始選擇學習大棚種植技術的。他告訴記者:“今年,我在自家承包的7座大棚里種植了西紅柿、豇豆、韭菜、甜瓜等。”
如今,玉蘇普已成了村里的致富能人。玉蘇普笑著說:“這比我放牧要賺得多了。2018年,我家還享受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搬遷到了設施農業扶貧就業基地附近的昆侖佳園社區居住。”
這些年,阿克陶縣堅持易地搬遷和發展兩手抓,一批農牧民已能熟練掌握大棚種植技術,為當地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