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榆林,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中國的科威特”,想到榆林的煤炭和油氣資源。殊不知,榆林也是農業大市。“現代農業看榆林”主題采訪行一周時間的采訪,讓我們對榆林有了深刻地認識:這里土地廣袤,日照充足,地處北緯38度優良種植區;這里是全國馬鈴薯五大優生區之一,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三;這里也是全國玉米、小雜糧優生高產區,世界*的紅花蕎麥集中產區;是陜西省蔬菜、油料優勢生產基地。陜西的現代農業發展,榆林一定會是重頭戲。
春夏之交,漫步在榆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平整的土地上,大型的現代化種植機械和噴灌設施正在作業,一派繁忙景象。2019年初,省市有關部門提出,要把榆林建成陜西現代農業的先行區、鄉村振興的示范區和全國知名的現代特色農業生產基地。這“兩區一基地”也成為新時期榆林農業農村工作的總目標。近年來,榆林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特色農業,重點打造蘋果、蔬菜、馬鈴薯、羊子“四個百億”級產業,做優做強紅棗、小雜糧、核桃、中藥材等區域特色產業,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018年,榆林市糧食播種面積1088.9萬畝,糧食總產266萬噸,實現十四連增。山地蘋果栽植面積90萬畝,總產45萬噸。大漠蔬菜形成了定邊白泥井辣椒、靖邊東坑胡蘿卜、榆陽綏德無定河沿岸芝麻蜜香瓜等產業帶,種植面積56.4萬畝,總產109萬噸。中藥材突出“南芪、北冬、西甘”布局,播種面積增至27.8萬畝。去年羊子存欄561.48萬只,出欄341.18萬只。包含生豬、家禽、肉牛等家畜在內,全市實現畜牧業產值130.56億元。
特色產業規模大、設施農業水平高、山地蘋果發展快、地方雜糧品牌亮、“三變”改革亮點多,這是榆林農業的特點,也是榆林現代農業發展的魅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