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東晉陶淵明昔日描繪的動人宜居鄉村畫卷,令無數后人心生向往。近年來,借春風行動產業革命之勢,貴州各地鄉村正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種植業結構,就連春季盛開的鮮花也在鄉村經濟發展中嶄露頭角,不僅裝扮了綠色村莊,更產生了助增收的疊加效應。
油菜作為與民眾飲食息息相關的經濟作物,每年天氣轉暖便進入花期。近幾年來,貴州省油菜籽播種面積穩定在800萬畝左右。每年立春之后,貴州大地的油菜花漸次開放。以花為媒,各鄉村通過農旅一體化,產業更加壯大,農民生活也更加富足。
當煦暖的春風拂過貴定縣油菜主產區盤江鎮音寨村,田地里油菜花盛放,如同金色海洋,遠近山巒上,李花、梨花似皚皚積雪。音寨村也因之被省內外游客稱為“金海雪山”。
對于種植了10多年李樹的音寨村村民陳碧文來說,蕩漾著油菜花香的春風里有著收獲的味道。曾經的音寨村,村民為燒柴上山砍樹,造成石漠化越來越嚴重,日子也越過越窮。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當地群眾響應封山育林的政策,在荒坡上種植李樹、梨樹,才換得如今這一片繁花似錦、青山連綿。
具有觀賞價值的花海,也給當地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盤江鎮運用“公司+農戶”的方式打造金海大米、十里香菜油品牌,在“金海雪山”景區持續新增酥李種植,農業規模效應逐漸凸顯,2018年僅通過電商平臺就銷售酥李、菜油、大米等10多萬公斤,3項銷售每年創收1000多萬元,群眾增產增收成效明顯。
從單純的賞花游向生態、產品、度假等多維度延伸拓展,貴州“花海經濟”通過轉型升級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距貴陽市區約30公里的烏當區羊昌鎮,有一片占地1500畝的花畫小鎮。數年前,這片土地上,水稻、苞谷一片連著一片,耕作是村民的全部生活。而今,在青山綠水的滋養下,羊昌鎮村民捧上了“金飯碗”。每年春天,連片的郁金香姹紫嫣紅,在春光下猶如一塊大自然的調色板,微風拂過,芬芳四溢。
“羊昌鎮一直都有著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森林覆蓋率達56%。我們要做的,就是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羊昌鎮鎮長張國權說。
花畫小鎮周圍,有西南地區*的花卉苗木生產示范基地,源源不斷地為其供應時令鮮花:開春以后,郁金香、魯冰花、牡丹花、月季花等輪流出演小鎮的“當家花旦”;進入夏天,醉蝶花、薰衣草、紫柳花等又將輪番登臺爭奇斗艷;待到秋天,不同品種的菊花又接過接力棒次第開放……每個季度都能給游客帶來不一樣的視覺盛宴。
隨著羊昌賞花游的興起,周邊鄉鎮也被帶動融入發展。水田鎮水田村村民李麗告訴記者,以前自家沒用的荒坡現在都種上了苗木,“那都是‘搖錢樹’”。
昔時人望城,如今城望鄉。新時代的貴州大地,正鋪陳著這樣一幅鄉村振興的時代卷軸:“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