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到黃山區新華鄉,綠蔭濃濃的路上,看到設計雅致的寫有“竹富新華”四個字的標識牌,就知道到了新華鄉了。
筍季雖已接近尾聲,但走進三兄弟筍業,企業生產依然十分繁忙。公司負責人黃戌有開著一輛大貨車,里面裝滿了從村民手中收來的竹筍半成品,他眉開眼笑地說:“一季筍,忙一年??!”生產加工車間里,工人們正嫻熟地包裝已加工好的竹筍,操作臺上一堆堆黃中透綠的竹筍在燈光下閃耀光澤。加工人員驕傲地說:我們的竹筍品質好,江浙滬市場都喜歡。
把車停好,黃戌有一坐下就拿起一份協議給我們看。前不久,一位河南客商通過京東電商平臺看中了三兄弟筍業,購買品嘗后,對味道相當滿意,就主動上門尋求合作,合同正在簽訂中。“有品質就有口碑,竹筍好就不怕賣不掉。”黃戌有滿懷信心。
提到竹筍品質好,坐在一旁的新華鄉三綠宜筍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富勤由衷地說了一句:“這都是我們這么多年不斷學習的成果!”王富勤的一句話也打開了大家的話匣子。
“主動向浙江學習,新華鄉已堅持了7年。”新華鄉黨委副書記聶德芬說道。
“先是鄉里帶我們竹筍大戶跑浙江,等熟悉了之后,企業人互相往來,現在兩地往來十分頻繁。”黃戌有介紹。
“從怎么種學起,學他們的測土配方、雷筍早出覆蓋技術,還有筍產品加工等,學了就回來實踐,慢慢農民會種了,企業會加工了,竹產業自然就壯大了。”說起這個,王富勤體會頗深。
近年來,新華鄉利用“退耕還林”契機,大力推廣雷竹栽植,并多次赴浙江考察學習,引進優質雷竹品種,大力實施“筍竹富民工程”。當地圍繞竹筍產量不高,竹品種單一,一年只有一季筍等發展瓶頸,堅持不懈地向浙江“取經”,尤其是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融杭”以來,新華鄉更積極地“請進來”和“走出去”,向浙江臨安等地學習四季竹栽植。今年,該鄉又成功引進浙江羊毛筍,努力改變本地筍農受限于一季筍而收益不高的現狀。7年的學習成果有目共睹,目前,新華鄉類似三兄弟這樣的竹筍企業有7家,筍農實現了家門口銷售,家家戶戶都種起了雷竹。
用心做品質的黃戌有,就請了好幾位浙江的竹筍加工技術人員常年蹲點在企業指導,同時與另兩家筍企一同通過了QS認證并完成商標注冊,改變以往燒柴煮筍的落后方式,使用清潔的天然氣能源,并通過成立合作社的方式。7家鄉企抱團取暖,大大開拓了銷路。
“我們一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產品是銷往浙江,產值達400多萬元。”黃戌有自豪地說。
“銷量提升是一方面,畝產量提升也很明顯。”王富勤接過話說,2013年以來,該鄉雷筍畝產逐年提高,從原來的畝產三四十公斤提升到畝產300多公斤。
“先進的理念是*,學了才能打開視野、轉變觀念。”聶德芬說完便帶著我們去看新華鄉筍竹產業O2O體驗中心,該體驗中心是今年新建成的。在體驗中心大廳,一大排竹子和竹匾形狀的吊燈十分引人注目,這是該鄉邀請浙江農林大學的一家設計團隊設計制作而成的,既體現了竹鄉特色,又極具美感。扶貧專區內,貨架上擺滿了包裝精美的竹筍產品。用手機掃一下宣傳牌上的二維碼,就進入了該體驗中心的電子商城,各色農產品在線銷售,琳瑯滿目。
據介紹,5月初,該鄉再次前往浙江農林大學,對接物聯網建設,打造智慧農業,真正實現“一片竹子帶動一方經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