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是全省*的馬鈴薯主產區,也是實施馬鈴薯主糧化開發的主戰場。
馬鈴薯主糧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恩施州作為馬鈴薯主要產區,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馬鈴薯產業發展上率先有所作為。近年來,一顆小小土豆,成為恩施群眾脫貧致富的“金豆豆”。
標準化種植成為“新潮”
3月29日,恩施市三岔鎮鴉沐羽村馬鈴薯基地,幾位村民正在田間進行管理。
放眼望去,323畝馬鈴薯梯田美如畫卷。基地里,馬鈴薯出芽甚好,一輛山地單軌運輸車、一套馬鈴薯晚疫病監測預警系統格外引人注意。
標準化、機械化、綠色化生產種植成為“新潮”。
山地單軌運輸車投入使用后,一車可載重200公斤,只需10分鐘,幾百米外的馬鈴薯就可運達目的地。“馬鈴薯基地帶動了周邊75戶農戶。為了延長馬鈴薯產業鏈,村里投資115萬元建設馬鈴薯儲藏倉庫,一年可儲存上千噸。”村支書熊緒祥介紹。
熊緒祥從2013年開始種植馬鈴薯,每年不低于100畝。在他的帶領下,村里的種植大戶越來越多。村里陸續引進市場主體,實行訂單種植,馬鈴薯種植效率和收益穩步增長。
2018年10月,在北京舉辦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上,恩施市榮獲“全國十大馬鈴薯主食化示范基地縣”稱號。不僅恩施市,其他縣市的馬鈴薯標準化種植基地也遍地開花。
目前,全州馬鈴薯常年種植面積158萬畝左右,占湖北省馬鈴薯總種植面積的一半以上,鮮薯年產量160余萬噸。
產業化發展成為“浪潮”
州委、州政府將馬鈴薯產業作為富民強州的重要抓手,在做大規模、做強產業、做優品牌上下功夫,大力推進馬鈴薯主糧化。
2015年,國家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州委、州政府順勢而為,將馬鈴薯產業與*扶貧結合起來,納入“十三五”規劃,設立全國*個馬鈴薯產業發展局,出臺實施意見,設立獎補資金,支持新品種培育、種薯補貼、新產品研發、營銷平臺建設等,組織國內外知名專家參與我州馬鈴薯主糧化產業規劃編制。
州財政從2015年起每年安排1000萬元獎補資金,各縣市每年相應安排500萬元產業發展資金,重點支持馬鈴薯種薯補貼、主食產品研發、營銷平臺建設及馬鈴薯龍頭企業培植等。
全州八縣市高山鄉鎮建立標準化、規模化原種生產基地,已建立起馬鈴薯三級種薯繁供體系,恩施州成為武陵山區乃至西南地區重要的種薯供應基地。
原農業部在我州建立了中國南方*的*馬鈴薯研究中心,2006年又批復成立國家馬鈴薯改良中心恩施分中心,恩施州馬鈴薯品種選育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為馬鈴薯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企業是帶動產業發展的龍頭。在政策推動下,企業紛紛聞訊而動,馬鈴薯產業活力空前。在湖北武陵山生態農業公司,投資6000萬元引進荷蘭馬鈴薯全粉生產線;平安農業建成年生產薯片10萬袋的薯片生產線;恩施州亞麥食品有限公司首批入選國家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試點項目企業……一系列舉措,讓恩施在馬鈴薯產業發展上走在前列。
目前,“恩施硒土豆”已成為我州繼“恩施硒茶”之后第二大脫貧產業,輻射帶動100萬農戶實現穩定增收。
品牌化銷售成為“熱潮”
恩施有句俗話:“高山的洋芋低山的苕。”恩施馬鈴薯具有優良的內在品質,這是國內許多專家的共識。
“恩施硒土豆”的好品質,得益于恩施得天獨厚的條件。恩施州地處武陵山腹地,土壤富硒,高中低海拔立體分布,是云貴高原東北延伸部分,與馬鈴薯原產地自然條件極為相似,境內溫度、雨量、陽光極其適宜馬鈴薯生長,成就了恩施馬鈴薯的特殊品質。
2018年11月27日至28日,內蒙古烏蘭察布考察團赴利川考察馬鈴薯產業。考察團先后參觀了汪營“小豬拱拱”馬鈴薯品牌營銷流水線、齊岳山馬鈴薯種植基地、團堡鎮四方洞馬鈴薯種植基地,全方位了解利川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和特色產業優勢后,給予利川小土豆極高評價。利川發展的小土豆品牌“小豬拱拱”,在沿海賣出每公斤19.8元的高價。第五屆世界硒都(恩施)硒產品博覽交易會期間,“恩施硒土豆”館作為該屆硒博會的特色館之一,展示了近年來我州在馬鈴薯科技生產、主食開發、公用品牌建設及農旅文化等方面的重大成果,參展企業18家,參展產品達200余款。“恩施硒土豆”系列產品受到廣大客商青睞,來自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的200多家營銷企業現場簽單,包括銷售鮮土豆4萬余噸、種薯2000余噸、營銷額達2.8億元。
“恩施硒土豆”的品牌魅力,浪襲全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