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民居建筑、寬敞潔凈的硬板路,道路兩邊綠油油的烤煙在微風中搖曳,烤煙地里三三兩兩前來施肥、管護烤煙的村民。鎮康縣勐捧鎮岔溝村烤煙種植戶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烤煙種植管護。
“今年我從村里的扶貧互助社貸了3萬元,種了40畝烤煙,預計收入在16萬元左右。”李加全一邊給煙苗澆水一邊說。
岔溝村是鎮康縣12個邊境村之一,西與緬甸老街市紅巖鄉接壤,全村轄8個自然村2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895戶4006人,全村耕地面積5768畝,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玉米、小麥,經濟作物以烤煙、甘蔗、核桃、茶葉為主。近年來,鎮康縣著力推進邊境小康村建設,以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鼓勵群眾發展產業,真抓實干。目前,鎮康縣啟動了包括岔溝村在內的12個村和2個社區的邊境小康村建設,以“鄉鄉有產業、村村有特色、戶戶有收入”為目標,縮小區域差距,讓邊境地區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共圓小康夢。
“從2009年開始,我每年從村里的扶貧互助社貸款用來發展烤煙產業,現在我房子也蓋好了,車子也買了,日子是越過越好。”說起加入扶貧互助社后發展烤煙產業帶來的實惠,岔溝自然村村民李加全一臉的幸福。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2009年鎮康縣勐捧鎮岔溝村扶貧互助社依托政府扶貧項目成立,入社80多戶農戶,每戶入社資金100元。從2009年開始,扶貧互助社資金可以由發展產業有困難的群眾申請使用,以貸款的方式使用一年,利息按照銀行*利息計算,每年利息70%用于支付管理人員工資,20%作為滾動式壯大發展扶貧互助社,10%用于公益事業。每年從扶貧互助社貸款發展產業的農戶不少于60戶,作為黨員和致富帶頭人的李加全只是得益于村里扶貧互助社幫扶發展產業發家致富的一個縮影。
“支部富不富,關鍵看干部”。岔溝村是一個農業大村,全村農業產業發展以種植業為主,烤煙產業種植面積達1860畝。近年來,岔溝村緊緊圍繞“農業立村、科技立村、烤煙強村”發展戰略,通過與當地煙草公司承包烤煙育苗合作社以及預檢、烘烤環節,充實壯大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同時,以村委會與農戶協商,出讓土地的方式于2013年建蓋集貿市場,出讓土地的農戶按照出讓面積的大小建蓋鋪面,管理集貿市場的衛生及鋪面攤位的出租,每年上繳村委會6500元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岔溝自然村村民李老紅就是受益農戶之一。李老紅說,自己7個鋪面有1400元的收入,加上相應的衛生費和攤位費,一個月下來也有1600元左右。一家人的生活就有了保障了,而且現在家建在集貿市場,生活相當方便。
岔溝村通過抓實烤煙產業,全方位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加大對村寨道路、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民房修繕、庭院改造、村容整治等建設力度,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岔溝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6043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0657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萬元以上。
“過去基礎設施差,交通不便,人背馬馱,沒有產業支撐,收入低。現在國家各方面對我們邊民的政策很好,從教育、醫療、養老各方面都得到保障,日子越高越好。”說起這些年黨的惠民政策帶來的好處,岔溝村田洼自然村張新華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下步工作中,我們將圍繞“五通”“八有”“三達到”建設目標,以改善沿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落腳點,充分利用好干部回鄉規劃成果,按照差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挖掘好人文資源,打造好特色產業景觀帶,發展好多元化村集體經濟,著力提升岔溝村的游玩、民宿及集散服務功能,率先努力打造好邊境小康示范村。”對于岔溝村的未來規劃,村支書張會強信心滿滿。
岔溝村的完美蛻變只是鎮康縣推進邊境小康村建設的一個樣板。下步,鎮康縣將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邊境為突破口”的總體建設思路,將邊境小康村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固邊穩邊、城鎮化、精品化景區建設相結合,與脫貧攻堅同推進;將邊防公路、邊境巡邏道與縣鄉路網、國省干線有機串聯,升級改造沿邊環線公路217公里。充分開發挖掘邊境村寨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依托近100公里長的中緬國境線,打造一批具有邊境民族特色的精品旅游景區。同時,鞏固提升守邊固邊抵邊新村建設、特色村寨建設、邊民互市、文化活動場所、特色產業培育等改善沿邊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沿邊項目。在2020年前所有沿邊自然村實現“五通、八有、三達到”的目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