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在“稻漁共養”田間“揚帆”
在“稻漁共養”田間“揚帆”
農業網   時間:2019/5/22 11:27: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368

  河南省信陽市進入了水稻秧苗的移栽期。在淮濱縣新里鎮董竹園村,村民陳炳森一邊忙著插秧,一邊算著“稻漁共養”模式收益賬:“香米稻保守收購價2元/斤,畝產1200斤,加上政府補貼300元,一畝地收入2700元妥妥的;一畝地收魚200斤,幾種魚折中價25元,一畝地賣魚*獲利5000元。一畝地稻魚總收益7700元,實現了‘1+1>2’,真不賴!”

  說起淮濱縣“稻漁共養”生態農業種養模式,還要得益于該縣富民家庭農場負責人張明勤的推廣帶動。

  2010年,隨著淮濱縣土地流轉相關政策的出臺實施,讓在東北地區種了20多年地的張明勤看到了返鄉創業的良機。當年,他便在固城鄉大吳崗村*性流轉土地近1000畝,進行規?;洜I和訂單式生產。

  *初,張明勤還是以種植傳統農作物為主。“農業要快速發展必須走現代化生態循環的路子。”張明勤及時認識到了這一點。2016年4月,經過多方考察后,他開始發展稻漁生態循環農業,實施“稻漁共養”模式。

  在發展過程中,張明勤深知“穩糧增收、漁稻互促、綠色生態”是“稻漁共養”模式的突出特點。“稻漁共養”能有效促進水稻生產,促進農民增收,同時具有很好的生態效益,是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抓手。于是,他率先成立淮濱縣佳品稻漁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走出一條規模化、集約化道路,發展生態、特色、品牌農業。

  “我們帶動農戶發展,通過統一供種、統一培訓、統一收割、統一銷售的模式,改變本地農業良莠不齊的現狀,逐漸走出了一條集約型農業發展之路。”在田間指導水稻插秧的張明勤說。

  在佳品稻漁農業基地內,71歲的貧困戶王克耀正在田間給魚苗喂飼料,見到記者后,他說:“俺孤身一人,又沒技術,在基地務工,平時就是幫著喂喂魚、抽抽水,活不累,吃住在基地,每年還能獲得2.5萬元的工資,感覺日子挺充實的,俺真是享了新型農業的福??!”

  王克耀只是在張明勤帶領下發展致富的一個縮影。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張明勤根據不同情況,通過土地流轉補貼、有償聘用勞動、合作社分紅、簽訂購銷合同等方式,先后帶動周邊一大批農戶致富增收。

  有了賺頭,農民才有奔頭,產業才能發展。在淮濱縣,“稻漁共養”模式突破了傳統種養模式的局限。一石激起千層浪,立體化農業開始快速推廣,佳品稻漁農業基地也引來了周邊諸多種植戶現場觀摩學習。目前,該基地已帶動固城鄉、臺頭鄉、馬集鎮、趙集鎮、王店鄉等11個鄉鎮的10多個種糧大戶和近百名貧困戶參與,種養總面積近萬畝。“稻漁共養”模式在淮濱大地上遍地開花,更多的農戶搭上產業轉型升級的“快車”。

  “老張搞的這個‘稻漁共養’效果真的挺不錯,他種的‘南粳46’香米稻引種于江蘇,抗倒伏、口感好,收購價可達每斤2元以上,市場價賣到每斤6元以上仍是供不應求。俺今年已提前預定了2000噸,到收割期我們派車來拉。”前來和張明勤洽談合作事宜的北京一林姓客商說,“近期,我們打算在淮濱建立一個2萬畝的種養基地,整合淮濱優勢產業,目前已和老張達成了初步合作協議。”

  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張明勤的育秧基地可承擔近3000畝地的秧苗培育工作,孵化基地每年可育魚苗2億尾,可供5000畝地投產。“行百里者半九十。身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深感肩上責任重大。我一定會通過不斷的努力,打響綠色農業這張牌,通過統一回收、訂單銷售的方式解決種植者的后顧之憂,帶領鄉親們富裕起來。”年近花甲的張明勤并不安于現狀,淮濱“稻漁共養”產業在他的引領下,也正向著新的目標揚帆起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zhumengqua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