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街巷,一頭連著城市歷史,一頭牽著百姓生活。大量責任規劃師下基層、進街道、入鄉村,在街區治理和公眾參與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昨天,《北京市責任規劃師制度實施辦法(試行)》正式對外發布,將為責任規劃師開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助力責任規劃師推進背街小巷環境整治、街區更新和美麗鄉村建設,更好地保障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落地實施。
東西城率先引入責任規劃師
責任規劃師,是由區政府選聘的獨立第三方人員,為責任范圍內的規劃、建設、管理提供專業指導和技術服務。他們既要為規劃實施量體裁衣,又要當街道居民的“知心人”,引導公眾參與城市規劃。
2017年盛夏,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更新所的規劃師們接到了一項不同尋常的任務——安定門街道的環境改造提升工程。初見方家胡同,天上飛滿了“蜘蛛網”,墻上都是“大補丁”,胡同中原有的建筑形式與風格很多已被私搭亂建所破壞,胡同公共空間也被嚴重侵占,影響居民生活。
恢復胡同風貌,成了責任規劃師的首要任務。從整理胡同電線開始,責任規劃師團隊與相關部門反復溝通,投入了規劃、文保、交通、市政、景觀、建筑、照明、結構8個不同專業的近40名職業設計師。
規劃師們還與街道精心挑選了一處獨門獨院的房子,改造為老年驛站,并引入專業機構運營。老人可以在這里看免費電影,優質午飯還能送餐上門。
發現胡同之美,發掘胡同底蘊,發揚胡同文化,通過改造設計,方家胡同再現古都精神風貌。
專家“開方”治“大城市病”
規劃建設工作專業性較強,要想規劃好、建設好、治理好街道社區,離不開專業力量的支持。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副巡視員陶志紅介紹,與東、西城區規劃重點不同,位于中心城的海淀區、朝陽區、豐臺區、石景山區的街區更新工作更應圍繞治理“大城市病”開展。
海淀區石油附小二里莊校區附近的二里莊斜街路,2017年之前,一側全是“開墻打洞”門臉,堆物堆料、占道經營、車輛亂停放等問題嚴重。經過“背街小巷”整治后,雪白的街道墻面整齊劃一,卻顯得十分單調。
在“2018學院路城事設計節”上,學院路責任規劃師團隊“腦洞大開”,聯合街道、高校舉辦“2018學院路城事設計節”,邀請高校師生對學院路街道進行設計。以《家·記憶》為主題的二里莊斜街墻面設計脫穎而出。今年3月,他們又邀請石油附小二里莊校區的學生對畫作進行再創造。4月中旬,二里莊斜街墻繪項目施工完成。原本單調乏味的大白墻,變成了充滿色彩與活力的街道空間。色彩斑斕的墻面畫出了居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責任規劃師亟須制度保障
目前,各區都在建立健全街區責任規劃師制度,推動街區更新成片區、分步驟、有順序地開展。此次《實施辦法》的制定,是促進城鄉規劃落地實施的需要,是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需要,也是依法行政的需要。
“近年來,本市在責任規劃師的機制構建、制度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但與此同時,也存在對責任規劃師的定位和職責、權力和責任等問題認識不清,對責任規劃師的工作保障還不到位等問題。”陶志紅介紹,這就需要在總結既有實踐的基礎上,建立并逐步完善全市城鄉責任規劃師制度,為責任規劃師開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實施辦法》規定,責任規劃師的聘用由區政府通過公開招聘、社會招募、定向委托等方式選聘。聘期一般4到5年,以年度評估考核結果作為續聘、獎勵和提前解除合同的依據。
責任規劃師可以向區政府,規劃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街道、鎮(鄉)和村提出意見建議,列席相關工作會議,根據承擔的工作任務聘請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員協助開展工作,依法獲得工作報酬。同時,也需嚴格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和各區分區規劃的要求,對責任范圍內的規劃、建設和管理獨立提出專業意見。市區兩級財政部門將根據責任規劃師實施情況統籌做好資金保障工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