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柳河縣安口鎮良種場村采訪。當記者來到村民王玉林家時,面對記者,王玉林老人有些興奮,又有些緊張。“快進屋,喝口水,歇口氣兒。”老人把記者讓進屋里,坐在炕頭上慢慢打開了話匣子。今年78歲的王玉林和老伴兒身體都不好,沒有勞動能力,是村里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光伏分紅,我倆分了1600元……扶貧包保單位給了豬羔子,出欄賺了2000多元……今年又給我們送來兩頭小豬,好好養著,爭取再賣個好價錢……村里種的大榛子,到年底我們還能多一筆分紅……去年我和老伴住院7次,醫藥費4萬多元,政府扶貧政策減免了95%……”王玉林掰著手指頭,叨咕著自己的各項收成和享受到的扶貧政策,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在良種場村外不遠處,安口鎮人大主席初曉梅領著記者來到一片坡地。“脫貧只是*步,我們還有更長遠的打算。”初曉梅說,“這片地大約有6000多平方米,我們要在這建設靈芝基地。”“根據當地現有的資源和成熟的技術,我們投資70萬元,要在這里發展松杉靈芝1.3萬樁。項目發展周期為3年,預計3年可實現收益18.3萬元。”初曉梅指著腳下這片土地滿懷期待地說,“除去產品收益,整個種植周期需要的人工,我們都優先考慮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
“全鎮只要有能力、有意愿的貧困戶,都可以到這里來打工,除了分紅以外還可以掙一部分工資。他們在這干活,每天都會有近百元的收益。”柳河縣原生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高劍光告訴記者。
今春雨少,呼嘯的風卷起陣陣黃土,但羅通山鎮人大主席張明路顧不得掩上口鼻,指著漫山遍野的果苗說個不停,興奮不已。
這里是柳河縣羅通山鎮自立村的黑果花楸種植基地。去年5月,村里種下5.5萬株果苗,今年又補種了1000多株。整個栽種過程中,施肥、除草等工作都優先聘用貧困戶。“估計明年能掛果,到了后年盛果期,一畝地能產1000斤,這100畝可就是10萬斤。”張明路吐了吐嘴里的土,笑著說,“一家公司已經跟我們簽訂了收果協議,保價一斤2元,到時大家就等著分紅吧。”
在黑果花楸基地旁不遠處,是自立村另一扶貧產業——養雞場。一排排現代化的養雞廠房,溫暖適宜的溫度,一群群剛出蛋殼的小雞,或三五成群在一起玩鬧嬉戲,或各自找個角落休憩。這里的3棟雞舍共4500平方米,年出欄50萬只。“建雞場我們前期投入了500萬元,發包給了一家企業,年收73萬元的租金,回報率還是很可觀的。”張明路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