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已過,武漢市黃陂區蔡榨鎮,綠油油的茶樹漫山遍野。
綠茶,是蔡榨鎮支柱產業。長久以來,因供電瓶頸,炒茶受到極大制約。2014年起,國網武漢供電公司投入2789萬元改造當地農網,全力保障茶農用電炒茶,提高生產效率,提升茶葉品質。截至2018年底,蔡榨鎮炒茶戶數從2014年400多戶增加到1400多戶,茶田超過3萬畝,千畝以上的茶企達4戶。
供電不穩制約茶產業
蔡榨鎮,坐落武漢北部,與紅安相連,距武漢市區車程約1個半小時。
蔡榨多山,可種植土地少。1973年,在農業專家和當地插隊知青幫助下,蔡榨鎮從浙江引入“龍井43”。此后,茶葉成當地支柱產業。
蔡榨紅崗山村,現有茶田萬畝,98%的村民種茶炒茶。村黨支部書記姜慶生回憶,早期,茶農都用炭爐土灶手工炒茶,耗時長、效率低,茶葉也容易吸入雜味,降低品質。90年代以后,茶農紛紛開始用電炒茶,但2014年之前,蔡榨鎮供電并不穩定,變壓器跳閘、短路更是家常便飯。他介紹:“炒茶機器至少為3臺,分‘殺青’‘烘干’‘炒茶’等,一戶用電負荷就達25千瓦,當時變壓器容量小,只能供4戶人家炒茶。新鮮茶葉采摘后不超過8小時必須制成茶葉,當時供電不穩定極易造成茶葉損耗,從而影響村民炒茶的積極性。”
了解情況后,國網武漢供電公司立即提出網改支持,將原有50千伏安變壓器統一變成315千伏安變壓器。
農網改造帶來炒茶熱
農網改造后,干旱時茶園灌溉也有了保證,蔡榨茶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炒茶戶數從2014年時的400多戶增至如今的1400多戶。
茶客紛紛慕名到蔡榨體驗采茶,還衍生出了茶文化景點——“花鄉茶谷”。花鄉茶谷景點經理余洋介紹,2016年9月,花鄉茶谷開業,如今,景區每天平均有數百名游客,景區出產的茶葉品牌“優尼特”遠近有名,1斤優尼特明前茶價格已突破5000元。
茶農楊克定稱,農村電網改造后,他又購置了新的自動炒茶機,將茶園又擴大7畝。他介紹,純人工炒1斤干茶需要兩個半小時,機器炒茶只要1個小時就夠,炒茶效率大幅提升。
因蔡榨當地采茶工人供不應求,如今,茶農都從周邊紅安、安陸等地招人,茶農日子越過越好。
國網武漢供電公司六指供電所主任王軍介紹,2019年,該公司還將在蔡榨電網改造上投入2600萬元左右,逐步進行入戶改造,更好服務當地茶葉產業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