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午,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進展有關情況。
據發布會介紹,2011年以來,試驗區共有144項試驗成果,在省部級以上文件的制定或者是國家的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改過程中得到了體現,幾乎含括了農村改革的所有領域。
長期關注農業農村政策的朋友能夠觀察到,農村改革試驗區的一大波成果被寫入了中央一號文件。
發布會上公布的農村改革試驗區成效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各相關試驗區創新農村土地優化配置和維護農民土地權益的體制機制,盤活了農村土地資源。黑龍江克山試驗區創新經營模式,持續推進土地規模經營,成功探索出少數人種地、多數人受益的規模經營之路。2018年,全縣流轉土地252萬畝,規模經營272萬畝,分別占耕地總面積的85%和90%,比試驗前分別提高了22.5和29.4個百分點。重慶梁平試驗區探索出了“退零換整”和“定制用地”兩種模式,為有退出承包經營權意愿的農民提供了規范、順暢的退出通道;寧夏平羅試驗區對一戶多宅或一戶一宅面積超標這樣的農戶來征收有償使用費;江西余江試驗區采取階梯式、累進制計費的方法核算有償使用費,建立起了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廣東清遠開展先互換、再確權,有效破解了地塊細碎的“巴掌田”問題,為土地規模適度經營提供了條件。
二是在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方面,相關試驗區探索農村集體資產明晰產權和運營管理的規范路徑,賦予了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貴州六盤水試驗區探索提出“三變”的思路,通過“三變”改革有效激活了農村自然資源、存量資產、人力資本,促進農業產業增效,農民生活增收,農村生態增值;上海閔行試驗區通過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量化集體資產份額108億元,30萬農民變成了股民,保護了農民集體資產權益,調動了農民發展現代農業、投身鄉村振興的積極性。
三是在農村金融制度改革方面,各相關試驗區探索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體制機制,提高了農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廣西田東試驗區利用金融改革推動扶貧開發;湖南沅陵等試驗區普遍在行政村設立了金融服務站點,打通了農村金融服務的“*后一公里”;余江等試驗區成立了由金融機構代表、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等組成的農戶信用等級評定小組,對村民信用進行打分評級,并建立單獨的管理平臺或接入政府公共網絡實現了信用信息在金融機構間的共享,并且實現了定期更新,加快了農村小額信貸推廣;江蘇常州市武進試驗區采取地方各級財政補貼的辦法來分擔農戶的保費,建立了巨額風險準備金制度以及政府和保險機構聯辦共保的制度,因地制宜開展價格保險和收入保險,提高了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
四是在構建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方面,各相關試驗區探索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辦法舉措。江蘇蘇州等試驗區建立了以加大公共財政投入為核心的農業農村發展支持機制,推動建設了一批生態優美、設施配套、經濟繁榮、農民富裕的美麗鄉村;四川成都等試驗區將城市與農村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編制域內土地利用產業發展等規劃,實現了城鄉一張圖,規劃全覆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