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了近20年的荔枝,今年,海墾紅明荔枝產業集團(原紅明農場)的種植戶王安冰迎來了收購價格*的一年。
一年的忙碌終于有了回報,欣慰之余,近年來荔枝“大小年”周期性的價格波動讓他仍有一絲擔憂。
如何更好地抵御市場風險,減緩種植戶的憂慮?如何以整合產業為突破口,推動墾區荔枝產業提質增效?這給成立半年的紅明荔枝產業集團出了一道難題。如何“解題”?近日,海南日報記者采訪了相關人士。
產銷失衡 豐年果賤傷農
臨近荔枝采摘末期,近日,海南日報記者在紅明地區看到,果園、收購站一片繁忙,一箱箱妃子笑荔枝經過打包、裝箱發往省外。
在今年全國荔枝產量整體低迷的情況下,紅明荔枝產業集團憑借科學先進的管理技術,基地3萬多畝荔枝實現穩產豐收。
數據顯示:預計今年“紅明紅”荔枝的總產量可達6000萬斤,總產值有望突破3億元,種植戶戶均可增收2萬元。
“今年每斤荔枝能賣上6至7元一斤,甚至更高,去年平均收購價卻不到3元。”王安冰說,去年自家荔枝雖然產量更高,但是收購價格卻一路下跌,*降到2元多,除去生產成本,沒有多少利潤可言。
“大小年”是一種果樹各年產量明顯地呈現忽高忽低波動的現象。去年全國荔枝產量都迎來了“大年”,今年全國荔枝產量卻普遍遭遇“小年”。
海南大學熱帶農林學院副教授徐詩濤認為,荔枝價格波動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現代化的供應鏈服務體系,導致荔枝產業兩端的不平衡,“實際上,現有荔枝產量和供應量遠遠無法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然而在銷售不暢時,市場壓力傳達到種植端,而種植戶對市場缺乏掌控力,導致出現‘豐年果賤’的現象。”
當荔枝“大年”來臨時,考驗的正是營銷能力。海墾紅明荔枝產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波坦言,集團剛成立不到半年,目前沒有專門的銷售團隊,缺乏市場營銷人才,在引入市場、策劃銷售上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健全產業鏈 劍指豐年滯銷困局
去年11月23日,帶著整合墾區荔枝產業資源,進一步做強做優荔枝產業的使命,紅明荔枝產業集團揭牌成立。“目前產業整合處于初步階段,公司正在積極探索整合模式,今年我們先把紅明地區的荔枝整合起來。”王波說。
“紅明荔枝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然而在產業升級上做的文章不夠。”海墾控股集團企業管理部總經理盧致洲認為,紅明荔枝產業集團想要提升在區域內產業的控制力,急需通過打造完整產業鏈,*終實現價值鏈的回歸。
如何把荔枝產業鏈從種植、冷鏈物流、銷售都融入一盤棋,盤活產業鏈大棋局?
“做高價值的鮮果貿易,要建立完整的營銷系統,形成下單、接單、物流、反饋等體系。”海墾控股集團投資總監梁春發認為,荔枝上市時間短,可以建立預售模式,建立“果農—消費者”直供鏈條,大幅縮減“果農—采購商—中間經銷商—批發商—消費者”傳統供銷環節,通過“線上+線下”營銷平臺,避免荔枝因上市時間集中造成的滯銷或價格低迷。
梁春發表示,形成完整的產銷體系,離不開制定品牌標準。做強荔枝的品牌,才有可能在價格波動的市場中贏得先機。
“‘紅明紅’品牌知名度不高,在全國范圍內仍需進一步推廣。”徐詩濤認為,品牌打造不是增加曝光度這么簡單。打造成功的品牌,要在品牌標準的統領下,集產業鏈各環節、各生產要素、各專業力量,明確分工合作。
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目前海墾荔枝產業集團與湖南建工集團合作打造的紅明湘海荔枝產業基地項目(一期)正抓緊施工,這也意味著打造紅明荔枝全產業鏈邁開新的一步。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超過3000萬元,以“紅明紅”荔枝品牌為依托,形成區域內荔枝產業集群,集集散、加工、倉儲物流、電子商務、包裝銷售等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基地。
抵御風險 調優品種結構
“產業鏈再如何延長,都離不開對種植端的把控。”有專家指出,荔枝種植作為農業,本身投入周期長、投資見效慢、風險壓力大。
實際上,紅明荔枝產業集團也在嘗試通過數字農業推進荔枝種植。紅明荔枝產業集團旗下的荔海農莊520畝荔枝核心示范園基地,引進了農業物聯網采集系統,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傳統農業生產種植賦能,實現荔枝種植的數字化、科學化管理。該集團將以此基地為核心,推動當地荔枝產業標準化建設。
然而,園區相關負責人稱,當前,物聯網需要大量的時間來采集各種數據,目前無法在短時間內給荔枝提供*適合生長的生態環境,尚未真正實現產業化。
“基于荔枝生產的不確定性,以及紅明當地種植戶對荔枝產業的高依存度,必須加快推進全產業鏈大數據與智慧農業建設工作,增強產業應對生產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诰C合試驗站站長王祥和表示,荔枝的上市和銷售不過一個多月,但荔枝園的管理卻是全年的工作。以大數據支撐荔枝信息化,以信息化驅動產業現代化,紅明荔枝必須堅持科技創新原則,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
研究墾區荔枝產業多年的有關專家、海墾科學院集團企業管理部部長李建華建議,紅明荔枝要推進果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調優品種結構上下功夫。
此外,紅明地區在豐產期出現價格下跌的問題,還因為品種單一。李建華建議,紅明荔枝產業集團要根據布局和市場需求,與科研機構進一步選育和引進荔枝品種。據了解,該集團目前已與省農業科學院對接,研發更具市場優勢的荔枝新品種。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