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金浪,漱金流,吐金蛋,410萬臺(套)以上農機,正在河南省8600萬畝麥田“講述”著現代化收獲的“童話”:麥粒歸倉、秸稈打捆、免耕播種“一條龍”作業。這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大閱兵”,也是重塑農業經營體系的“大展覽”。
面對人均耕地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業經營以小農戶家庭經營為主的現狀,推動規模化、機械化生產是個難題。另一方面,小麥生產大省曾面臨尷尬:*烘焙類面粉還要依靠進口。市場需求強烈呼喚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發展迫切期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規模化經營。然而,時代要求的“緊迫”,還非得與歷史漸進的“耐心”進行磋商對話:一方說要加快土地流轉;一方說要防止大量農民變成既沒有辦法轉移就業又無地可種的無業流民。
兩難之間,智慧開山,政策鋪路。小麥生產以一家一戶為單位保證了農民權益,財政補貼調動了農戶積極性,連方成片、統一標準的經營
方式,促進了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豫北強筋、豫中東強筋、豫南弱筋3個小麥生產區連片種植已成規模;種植結構調整,推動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的轉型,省農業廳探索推廣的“政府+銀行+企業+合作社+農民”的聯合體發展模式,聯通了農民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確保農業現代化走得穩、走得順、走得好。
“三夏”的機械化方陣,演示著農業發展新路,宜大則大,宜小則小,無論小大,都要在保持平穩、維護農戶利益中,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