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一個集飼料加工、種豬繁育、仔豬生產、商品豬銷售為一體的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甘肅名翔牧業公司在崇信縣錦屏鎮冉李村投資建成。如今,這個企業已經發展到擁有標準化豬舍30棟300間,存欄原種豬1200多頭,年銷售收入近3000萬元。
“民營企業的發展,始終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崇信縣在不斷加大政策扶持的同時,督促行業管理部門建立了政銀企信息平臺,組織召開了多次銀企專項對接會,幫助公司拓寬融資渠道,累計為公司協調貸款2700余萬元,解決了企業的融資難題。”甘肅名翔牧業公司總經理楊世曉說。
為了鼓勵和壯大非公經濟發展,崇信縣在稅收減免、融資渠道、土地使用、人才隊伍等方面明確了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的具體政策,調動和激發了民間投資的積極性。
“通過冉李村名翔種豬養殖合作社與甘肅名翔公司對接,將60戶農戶125畝閑置土地折股投入甘肅名翔公司用于種豬繁育,公司按照年利潤400萬元保底分紅,2018年每畝實現分紅800元。”冉李村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在“資金分紅”模式中,采取“三變+金融”模式,由企業擔保貼息,農戶貸款入股,每個農戶可貸款10萬元,入股名翔公司擴大生產規模,農戶每年保底分紅5000元,企業利潤超過100萬元部分按照0.5%股比進行二次分紅。同時,以冉李村集體2眼機井、3公里道路、2千米水渠等集體資源折價入股名翔公司,每年保底分紅1萬元,有效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在冉李村,名翔牧業公司探索出了“種豬租賃”和“托管寄養”等方法,實現了企業發展與農戶增收雙贏。“當時名翔公司幫我擔保貸款10萬元,建起了養豬溫棚,還給我無償投放仔豬20頭。現在我家已經有了穩定收入,擺脫了困境。”冉李村農戶張連榮說。
去年,名翔公司向參股農戶分紅32萬元,其中10戶貧困戶分紅2.2萬元。這種分紅模式吸引了更多的農戶參與到種豬養殖中來,有力促進了當地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進程。
“目前在穩定現有飼料、種豬的產業基礎上,我們已流轉果園300畝,并成立了農美農資發展有限公司,將擴大經營范圍,種植軟棗、獼猴桃等特色農產品,更好地為本地鄉村經濟發展服務。”楊世曉說。
甘肅名翔牧業公司的經歷,是崇信縣近年來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創優發展環境,激發投資活力,大力發展非公經濟的案例之一。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的同時,崇信縣謀劃開展了“十企幫十村”活動,積極引導民營企業主動參與到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主戰場,致富思源、回報社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