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兩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貧困地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區域為重點,今年新建高標準農田150萬畝,力爭2020年完成1200萬畝建設目標,這是5月24日召開的重慶市農田建設工作會議作出的部署。
據了解,截至2018年底,重慶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984萬畝,為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大局、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受制于丘陵山區占比高、地塊碎片化嚴重等資源稟賦,重慶農田建設成本高、農業基礎設施薄弱,高標準農田僅占全市耕地面積的26.7%,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為進一步推進落實國家藏糧于地戰略,到2022年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重慶將重點在“兩區”、貧困地區和20個現代農業園所在區縣建設高標準農田,優先支持“口糧田”、制種基地建設。相關區縣要堅持集中連片、整村整鎮推進,優先選擇土地肥沃、群眾支持、交通便捷的區域規劃建設,每個區縣要著力打造1個產業配套、設施完善、生態優美、產出高效的高標準農田項目示范區。
會議要求,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要嚴格依照國家相關標準和技術要求,實現水利化、宜機化、生態化、田園化、治理規模化、管理信息化“六化”目標。
促進土地集中、耕作田面平整,梯田化率不低于90%;提高耕地質量,加強地力培肥,達到高產穩產要求;改善灌排條件,實現“引水有門、分水有閘、過路有橋、運行安全、管理方便”,項目區年灌溉保證率達到75%以上;完善田間道路,實現田間道路通達度不低于90%;保障工程質量,確保總體上正常發揮效用不低于15年。
農田水利設施薄弱、農業機械化率不高是制約重慶農業穩產高產的重要因素。為補齊這兩塊短板,重慶還將加強農田大中小微水利工程設施銜接配套。今年,重慶市將著力推進96座水庫前期工作,新開工建設35座,并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和“五小水利”工程等,解決農田灌溉“*后一公里”問題。堅持“宜機化”改造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同步規劃、配套建設,重點抓好15個萬畝級整鄉整村農田宜機化整治示范區建設,加快整治“巴掌田”“雞窩地”,建設適宜農機耕種的標準農田。
為保障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效,重慶將綜合運用財稅、金融等多種手段,建立健全政府、農村集體和農民、社會力量多元投入機制,繼續用好創新投融資模式,鼓勵和引導受益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籌資投勞,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和管護。為確保資金使用效益,重慶市還將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全市農田建設“一張圖”管理平臺,實現動態監測監管,并將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將評價結果與建設任務、資金安排掛鉤,實行獎優罰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