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雙鴨山市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提升農業農村發展質量。全市著力優化種植結構,鞏固綠色發展優勢,大力發展科技興農,強化農產品市場營銷,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年初以來,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民增收這一目標,搶前抓早,精心組織,強力推進春耕生產,為今年農業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盯準市場調結構
機車手潘文波熟練地操作著他的“洋馬”機器,擺放在機身后的水稻秧苗伴著插秧機前進的節奏,一板板綠油油的秧苗被均勻地植入水田的泥土中,機器開過之處,6列整齊的秧苗迎風微擺,放眼望去水田里鋪滿了一片新綠,一畝稻田很快就插秧完畢。
不負好春光,希望田野勃發生機。5月17日,集賢縣福利鎮高豐村水稻種植基地一派繁忙的插秧景象。“今天是我們*天插秧,合作社為了解決春旱灌水不足,組織力量在全村及時打了30口水井。早插秧就是搶積溫,把農時搶出來。”潘文波說。
距離潘文波的水田2公里外,合作社成員張海新正在育秧大棚里緊張地忙碌著,起秧盤、去泥土,隨即一卷,準備裝車運往水田地。他家今年種植了9坰地的水稻,自己繁育的3000盤秧苗,完全可以滿足水田種植。“由于今年新打了兩眼水井,恐怕插秧要較往年拖后幾天。”張海新說,5月25日之前就能完成插秧任務。
高豐村水稻種植合作社遠近聞名,2018年被評為*標準示范社。從七年前成立到今天,高豐水稻種植合作社種植面積發展到6000余畝,社員達到148人。其中,良種繁育基地1500畝、富硒大米基地1500畝、稻田種養基地300畝和2700畝的商品糧基地。合作社成立后極力打造“北場子”牌高豐大米,并先后成功引進綏粳4、綏粳18、稻花香2號等長粒香水稻品種。
調優結構。“種什么、怎么種?”老問題有了新答案。5月26日,饒河縣小南河村村民開始播種葵花籽。小南河村在2017年種植向日葵花海后,吸引游客5000余人,給農家樂帶來了良好的收益。去年,收獲的葵花籽油榨成了瓜籽油,銷售一空。今年,小南河村繼續種植50余畝向日葵花海,葵花籽油已經簽訂了部分訂單,“美麗經濟”之路越走越穩。
堅持“穩糧、擴豆、優經、增飼”原則,在穩固糧食產能前提下,雙鴨山市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積極擴大富硒米、高淀粉玉米、高蛋白大豆等優質糧食面積,引導農民擴大食用菌、雜糧雜豆、白瓜、蔬菜、中成藥等特色作物種植。
今年全市農作物種植呈現“兩減兩增”趨勢,全市總播種面積為599.4萬畝,其中,玉米面積255.5萬畝,比去年減少32.5萬畝;水稻面積110.5萬畝,比去年減少6.9萬畝;大豆面積207.3萬畝,比去年增加29萬畝;雜糧雜豆和經濟作物面積24.7萬畝,比上年增加3.3萬畝。其中,雜糧雜豆面積10.3萬畝,比上年增加3萬畝;蔬菜(含瓜果)面積4.8萬畝,比去年增加0.3萬畝;中藥材6.4萬畝,比去年增加1.3萬畝;食用菌8000萬袋,比去年增加4500萬袋。全市耕地輪作試點面積約44.2萬畝、水稻休耕面積約14.4萬畝。
數字背后看質量,調整和優化結構,也促進農業向中高端邁進。
5月14日,友誼縣果蔬基地產業扶貧(二期)項目施工現場,挖掘機、推土機正在作業,在另一旁的圓蔥栽種現場,工人們也正忙著移植栽苗。“我們現在開始栽的是大棚移植的洋蔥苗,是今年縣里提出來的,棚室結合陸地種植,一共是500畝,主要是對俄出口。”技術員劉樹國說,“畝收入能達到9000多元,8月份就可以收了,這個時間很短,受益很高。”
該項目圍繞本土農業特色優勢,全力打造綠色、無公害、有機農產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計劃總投資315萬元,總占地面積大約3.5公頃。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10棟果蔬冷棚及配套附屬設施設備,種植品種為早春香瓜和晚秋西瓜,預計7月底前竣工投入使用。
友誼縣德旭農業高科技有限公司經理李東說:“該項目建成后,可直接帶動全縣建檔立卡戶20余戶收益分成,預計總產量可達36萬斤,總產值117萬元,總成本37萬元,凈利潤79萬元。”
綠色動能更強勁
“合作社為打造綠色有機稻米,在種植過程中取消農藥、化肥,全部采用有機菌肥和蚯蚓糞肥,今年如果不出現意外,預計可產水稻1500噸。”高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德輝說,“我們目前已與河南、福建、大連等地簽訂銷售合同800余噸。下一步,合作社還將對水稻進行深加工,計劃與科研團隊研發糊米茶系列產品和實驗開發小龍蝦稻田基地,來增加社員的收入。”
走進寶清縣尖山子鄉索東村王德江的生態農業循環園,紅彤彤誘人的草莓掛滿了墻面,幾千棵蘋果樹上開滿了雪白的花朵,來采摘草莓和購買鵝雛的人絡繹不絕,一派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我用養種鵝的副產品——鵝糞養殖蚯蚓,用蚯蚓糞栽培桃樹和草莓,蜜蜂授粉,蚯蚓松土,物理除蟲,種植全過程不打農藥,不上化肥,生產的純綠色無公害草莓上市后很受消費者歡迎。目前的3棟溫室大棚共栽種草莓3萬棵,今年元旦前就已上市銷售,*貴時每斤草莓50元,預計銷售收入30萬元,純收入達到20多萬元。”王德江說,他的溫室大棚里春季、夏季育鵝雛、冬季種草莓,用鵝糞養殖蚯蚓,再用蚯蚓糞培育桃樹和草莓。這樣的綠色、環保、可循環農業讓他年收入百萬,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人。
在雙鴨山,農業生產正“變優”“變綠”,發展動能更強勁。全市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支持發展實施生態循環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2019年,全市綠色食品重點圍繞強化基地建設、鞏固產業基礎,推動全市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制定下發工作實施方案,成立相應的領導組織機構,確保全市140萬畝綠色有機食品基地創建質量和標準。
該市在已有“集賢大豆”“寶清大白板南瓜籽”“饒河大米”“饒河東北黑蜂”“太保胡蘿卜”等11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的基礎上,利用寒地黑土、非轉基因資源的優勢,加大綠色有機食品開發比重,增加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數量,提高產品品牌價值,支持引導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申報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截止到目前有12家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合作社擬申報富硒大米、笨榨大豆油、腐竹、椴樹蜜等產品認證。
綠色農產品是“管”出來的。雙鴨山市不斷建立健全農產品生產質量追溯體系,強化監管,確保綠色有機產品各項指標符合規定標準和要求,樹立綠色食品品牌形象和產品認證權威性。該市制定了統一規定的生產記錄手冊、綠色有機食品生產操作規程,要求各生產基地建立完善各項生產檔案,建立農藥、化肥使用臺賬,定期檢查;指導綠色有機基地對接企業,加入*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全市目前已有50家企業進入*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實現產品質量可追溯。
科技培訓保高產
“因為氣候原因,今年插秧期比往年晚了幾天,但是有了植物干細胞助長劑,我的苗比其他村民的長勢要好。”*近,寶清縣小城子鎮東泉村村民王富海一直慶幸自己用了新技術。他通過加入潤茂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批使用了合作社提供的干細胞技術種植,對高產高效種地有了更多期盼。
而在春耕前,寶清縣就在夾信子鎮勇進村召開了免耕播種新技術現場會。還有青原鎮永樂村秸稈還田及花達水攪漿技術現場,興業村的秸稈堆漚有機肥、花達水泡田現場,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學習新技術。
發展現代化農業,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去年,雙鴨山市共推廣先進適用農業新技術12項,推廣面積達1000多萬畝,組織縣區農業局、農業合作社、新型職業農民100多人赴省農科院、牡丹江分院等地進行參觀學習,并多次聘請知名專家圍繞推廣農作物高效栽培、秸稈綜合利用、中草藥種植、種養結合模式等內容開展培訓講座。
今年,雙鴨山市緊緊抓住備春耕生產這一關鍵農時,組織縣、鄉農技推廣人員組成農業科技入戶宣講團,深入生產一線,包鄉、包村、包地塊,全程開展政策宣傳和技術指導,使廣大干部群眾充分認識今年春耕生產的特殊形勢,適時搞好春耕生產,為*播種奪全苗提供技術支持。
利用“農業科技之冬”活動,雙鴨山市重點圍繞種養業結構調整、農業先進實用技術,采取縣訓師資,鄉訓骨干、科技大戶和種養能手,巡回為科技戶和廣大農民講課等形式,根據群眾的需要和培訓實際情況,在培訓過程中采取了多種有效方式,培訓各具特色。
今年3月中旬,該市專門邀請省農科院、八一農墾大學和省植保站的4位理論和實踐經驗十分豐富的農技專家,圍繞秸稈綜合利用造肥技術及在種養結合生產中應用、2019年大豆等農作物生產形勢、主要病蟲草害防治及施藥技術等內容進行授課。來自全市四縣四區的種植大戶、合作社負責人、鄉鎮農技人員等200多人通過2天的學習,收獲頗豐。
去冬今春,全市共開展農機檢修、特色種植、農技培訓等各類培訓班近150次,近5萬人次參加培訓;開展“科技之冬”“科技大集”16次,3.2萬人次接受培訓,發放科技種植書籍、宣傳圖冊、宣傳單近3萬本(冊)。通過專家巡回講座、舉辦科技大集、專家大院技術咨詢、廣播電視專題講座、播放技術光盤、網絡技術培訓、印發技術手冊和明白紙、建設農民科技書屋、入戶現場指導等多種行之有效的形式,將先進農業適用新技術及時傳播到廣大農民手中。
重點對有發展潛力的高油大豆栽培、節水溉灌、大棚蔬菜種植等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培訓,全層施肥、設施農業、秸稈清理、殘膜回收、沼氣池建設、管護及沼渣、沼液的利用等技術,加大了政策法規、經營管理、市場信息、科技發展動態等有關內容的培訓力度,做到了培訓有新內容、新觀點,培訓水平上檔次。
產業融合促振興
這幾天,劉明坤只要沒急事,就到基地里琢磨,地怎么種才能產量更高,收益更好?
劉明坤,集賢縣升昌鎮永勝村的永勝農機合作社理事長。2010年辦起合作社,*初,就是帶領社員開著農機去種地、收割。現在,通過種植高效作物和發展特色養殖,逐漸走出了一條多元發展的振興之路。
合作社在建三江七星農場有規模化種植基地2.5萬畝,其中玉米種植1.1萬畝,采用下限一個積溫帶的種植品種,提高玉米品質、提升市場競爭力;大豆種植1萬畝,采用高蛋白、高油、非轉基因品種;雜糧種植600畝;水稻種植3400畝。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減藥技術,基地有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從源頭控制農產品農藥殘留,降低了生產成本,保護了生態環境。
劉明坤特別愛追新事物,合作社現在采用了物聯網系統,實施農業環境監控、病蟲害在線監控、農田作業視頻監控、農技在線服務、農機智能管理、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這個物聯網技術可以對農產品生產及土肥資源高效利用,達到化肥減施增效的成果。”他說,還可以對農業生態環境進行監測,獲取相應的數據進行分析,提前預防病蟲害,迅速采取相應措施抑制病蟲害的發病條件,控制農藥使用,提高農產品質量及降低生產成本。
種著高效農作物,合作社又在集賢縣永安鄉聯明村建設養殖基地。基地占地4萬平方米,其中現代肉牛牛舍5000平方米和1萬平方米運動場,存欄肉牛400頭;現代豬舍5000平方米和4000平方米運動場,東北黑豬存欄500頭;有機肥發酵場年處理養殖糞便5000立方米,可保證3000畝土地的綠色有機用肥。養殖基地還有日產純糧白酒1噸、酒糟2噸的白酒廠。
“我們的粗飼料來源于合作社種植的青貯玉米,精飼料來源于合作社農產品加工的輔料,確保有機飼料的來源,從源頭上確保了畜牧產品的綠色生態質量。”劉明坤說。合作社在升昌鎮永勝村建設了糧食加工基地,其中非轉基因傳統壓榨大豆油加工車間日加工大豆4噸,雜糧加工車間日加工雜糧5噸,有機大米加工車間日產大米60噸,飼料加工車間日加工飼料20噸。
永勝農機合作社是雙鴨山市近年來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典型。“我們以農產品加工企業、新型農業產業模式和新型經營主體為牽動,將農業與加工、電商、旅游、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增加農民收入。”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
新聞關鍵字: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