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東半島中部的濰坊市,不僅有著“世界風箏之都”的美譽,農耕文明也源遠流長。北魏時期,一代農圣賈思勰在此撰寫的《齊民要術》堪稱中國保存*完整的農學著作。數千年來,這里的農業技術一直處于領先水平,素有“全國農業看濰坊”的美譽。
來到濰坊的*件事就是參觀第二十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博覽會。本屆菜博會以獨特的展覽模式和人文景觀,把科技、文化、歷史、藝術融入蔬菜展覽,不僅展示了2000多個國內外蔬菜品種,還展示了智慧農業、水肥一體化等100多項前沿技術。
10號展館是蔬菜前沿技術集成展示館,這里*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長在空中的地瓜樹。這種蔬菜樹式栽培技術采用深液流栽培,應用國際領先的紅薯根系功能分離與連續結薯技術,將紅薯由傳統的土壤栽培轉變成營養液栽培,使草本植物達到木本植物的觀賞效果。
水生根系為植株提供充足的水肥,只要保留薯秧,地瓜樹就能繼續結薯,一年可以結薯3——4茬,還可實現多年連續結薯,產量比傳統種植方式提高了數倍,勞動模式也從以前的挖紅薯變成了現在的摘紅薯,減輕了勞動強度,真正做到了空中結薯和連續結薯的奇觀。
正所謂“地瓜從來地里生,今朝累累空中掛”。紅薯離開了土壤的束縛,可以隨著自己的狀態生長,長出來的紅薯個頭也非常大。由于是溫室栽培,減少了病蟲害,不但品質更好,口感更好,營養更豐富,還可以使紅薯提前上市,經濟價值也更高。
單株覆蓋面積達150平方米的“西紅柿樹”也是展館內一道靚麗的風景。樹狀的枝葉上掛滿了紅紅綠綠的果實,據統計,一株西紅柿樹年結果達上萬個,累計結果達6000多斤,效益十分可觀。而且“西紅柿樹”根系發達易生易長,采用營養調控和環境調控技術,可連續收獲20年。
展館內還展示了罕見的巨型南瓜,*能長到四五百斤重,一個成年人根本抱不動,南瓜葉子也比成年人的手掌大兩三倍。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南瓜在生長旺盛的時候,*就能增重十余斤。圖中是正在出售的一個標價為5000元的巨型南瓜。
在本屆菜博會上,這些超巨型南瓜種子也成為游客爭相*的“鎮館之寶”。如今,濰坊蔬菜種子格局已由“洋種子”一支獨大,到國產蔬菜種子占據*優勢。國產蔬菜品種市場占有率也由2010年前的54%提升到現在的80%,優質國產蔬菜種苗已成為濰坊菜農的*。
據了解,濰坊壽光新式大棚采用物聯網技術實現智慧農業,蔬菜種植只需要營養液,完全不用土。每一種蔬菜不但有量身定制的營養配餐,還要定期體檢,根據體檢結果,電腦會自動進行營養液的配比。在這里,各種先進的農業技術顛覆了大家對蔬菜的固有印象。
濰坊用占全國0.59%的耕地、0.10%的淡水資源,生產了占全國0.72%的糧食、1.57%的蔬菜和1.2%的畜產品等,農產品出口額連續多年在全國保持領先。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濰坊強勁的農業科技支撐能力。
中國(壽光)國際蔬菜博覽會以獨特的展覽模式和人文景觀,向大家呈現了一場豐盛的視覺盛宴。不但為廣大農民朋友提供學習農業科技、開闊眼界的機會,也為整日忙碌的城市居民提供了一處放松身心、品味自然、體驗現代農業風情的理想場所,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里走走轉轉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