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詩人筆下有著理想的詩畫田園,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勞作,與如詩如畫的鄉村美景相去甚遠。這樣的情況如何改變?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讓人看到了“三農”的未來。新一輪機構改革,農業農村局的成立,讓希望的種子有了肥沃的土壤。
近日,浙江金華磐安縣農業農村局機構改革“三定”方案塵埃落定,新組建的科室、站(所)成立,人員各就各位,我縣新一輪“三農”工作全線鋪開。作為全縣*個掛牌成立的新機構,縣農業農村局全體工作人員清楚,他們處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需要十分努力、百倍堅持,才能揚鞭策馬、踏浪前行。
同心謀劃 書寫時代答卷
“今天,縣農業農村局正式成立!”揭牌當日的喜悅似乎還回蕩在耳邊。轉眼四個月過去,這個由原農業局、農辦、水務局合并組建的新單位運行如何?在全新的環境下,如何匯聚力量,做好融合大文章?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威良心里已經有了答案。
磐安是山區縣,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磐安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也是廣大農民群眾*關心的問題。李威良說,農業農村局的組建,是為了整合涉農相關部門的職能和資源,集聚農口系統所有力量,扛起鄉村振興這面旗幟。
改革賦重任,無日不趨新。面對職能多、人員多、任務重的重重困難,縣農業農村局全體人員深諳“人心齊、泰山移”的道理,努力營造“一盤棋”“一家人”的工作氛圍。
融合從認知開始,縣農業農村局先后召開十多次會議,明確了全局工作思路和攻堅重點,“一個局一條心”思想貫穿始終。李威良時常和大家說:“人在一起是聚會,心在一起是團隊。”用“一心一意”的忠誠度擁護決策,用“全心全意”的執行力落實工作,從“你們”到“我們農業農村局”的轉變,讓大家對這個大集體有了歸屬感。融合從行動出發,掛牌當天完成班子臨時分工、兩天完成集中辦公、一周內統籌部署重點工作……雷厲風行的干事作風,讓170多名干部感受到了新機構的蓬勃朝氣。過渡時期的扎實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如今,大家正以新的姿態煥發新的干勁,在新的崗位作出新的貢獻。
同向攻堅 吹響沖鋒號角
“這個方案在增進農民幸福感方面需要加強。”“盡快落實‘三農’新政策,我們加班加點也要趕進度。”走進縣農業農村局辦公大樓,熱烈的討論聲撲面而來。一張張辦公桌上,堆滿了需要辦理的文件,有的干部在商討工作,有的在接待來訪群眾……
在全體干部職工大會上,李威良分析了縣農業農村局的處境:職能多、任務重,但使命光榮。縣農業農村局領取了全縣十大民生實事的一半任務,縣政府交辦的重點任務中,該局數量列于首位。道路險阻,初心不改。在全縣大投入、大建設、大發展的背景下,縣農業農村局在鄉村振興、廁所革命、五村同創、共享農屋、垃圾分類、食品安全等方面,吹響了奮進的沖鋒號。
慢不得、等不得的干事氛圍,激勵著縣農業農村局全體干部努力工作。“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縣”作為該局16項重點工作之一,將在6月迎來驗收。自這項工作開展以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副科長曹陽婷忙得不可開交,臺賬整理、質量抽檢、禁硫巡查……工作*接著*。除了科室日常工作,業余時間曹陽婷主動學習專業知識,“我從原農業局辦公室調配到現在這個崗位,工作性質雖然相似,工作內容卻完全不同,不學習就無法適應新崗位。”曹陽婷說。
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創建“十美村”40個、建成“六無善治”平安村莊示范村50個、力爭農家樂收入達3億元以上……一份份戰書送達,一面面戰旗飄揚,一張張優異的成績單隨之而來。在一季度“對標比拼勇趕超”活動中,我縣農業增加值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3.3%和9.7%,同比增速超過開化。
同行并進 鍛造“三農”鐵軍
“要注重病蟲害防治,生長關鍵期要嚴控風險。”在尖山鎮自然村的茭白田里,縣蔬菜站站長陳加多拄著拐杖指導種植技術。
去年11月,陳加多下鄉指導田間生產時,不慎扭傷了腳,醫生建議他請假臥床靜養,但他仍然堅守崗位。由于腳傷沒有完全恢復,他只能拄著拐杖下鄉指導工作,硬是沒有請過*假,沒有耽誤過*工作。在他的努力下,省蔬菜產業技術團隊項目和茭白優良品種繁育苗工作取得了較大成效。
陳加多只是縣農業農村局干部的一個縮影。新組建的農業農村局,承擔著全縣“三農”工作全部職能,在各項工作融合過程中,涌現出了一大批敢擔當善作為的好干部。新單位組建以來,“三農”鐵軍雷霆出擊,出動執法人員310人次,開展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心縣創建、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行動和“綠劍”春季集中執法行動;在“三服務”活動中,局黨委班子帶頭,各科室干部全面參與,一季度共走訪328人次,收集問題133個,其中124個已得到妥善解決;開展百名農技人員“五送”服務,累計接受群眾咨詢560多人次,發放宣傳資料4300余份。
晴日暖風生麥氣,處處繁花滿目新。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上,有一群懂農業、知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干部,他們借助新平臺,圍繞特色小鎮、和美鄉村、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新元素、新業態、新動力,一系列提升布局正在緊鑼密鼓地實施。他們聚焦產業興旺發達、農村生態宜居、農民安居樂業、農村體制改革,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用“三農”人的堅守與勇毅,加快發展高效現代農業、建設和美鄉村、共創美好生活、激發農村活力、推進鄉村振興。生態農業護住了“綠底子”,農村改革厚實了“錢袋子”,產業化拓展了農業發展“新路子”,農業增優、農村增美、農民增收的鄉村振興藍圖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