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縣邵店鎮劉岳村。3臺收割機在村旁的一塊麥田同時收割。也就10多分鐘,5畝多的小麥就收割完畢。來自山東省鄄城縣的機手盧秦偉說:“我這是第三年到上蔡縣割麥了,感覺很親切。”
35歲的盧秦偉去年開著收割機,從南陽一直割到安陽,凈掙1萬多元,并與各地的農機合作社和種植戶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因此,今年“三夏”一開始,他就聯合村里另外兩個機手,開著收割機奔赴唐河縣。但在唐河縣三天,每個人只割了150畝小麥。
為什么割這么少?他說,今年麥長得好,*是個豐收年。但是,麥熟得不均勻,很多時候這塊地能割了,相鄰的地塊還得等幾天才能收,結果跑路多、割得少。
在唐河割得少,上蔡的老客戶又不斷地催,盧秦偉三人就馬不停蹄地趕到上蔡。他說:“上蔡人熱情、厚道,因為割麥交了很多朋友,這次打算多待一段時間,在上蔡多割麥。”
說起來河南割麥的感受,盧秦偉認為有一“變”一“不變”。“變的是田間道路修得越來越好,很多偏僻的地塊收割機也能進。不變的是地方政府對‘三夏’的支持力度一直很大。我們來上蔡縣割麥,當地都有導引員,能及時與需要割麥的農戶聯系。我們的機器不閑著,農戶的小麥也能及時收割。”
如今,各地對農業機械化越來越重視,大型收割機越來越多,是不是活不好找了?盧秦偉說,目前有這種發展趨勢,所以他們多與當地的農機大戶建立聯系,根據市場變化統一調配收割機,爭取多割麥、多掙錢。
天當房,地當床,夜晚都是露天睡在地頭。盧秦偉說,作為機手,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苦是苦了點,但看著糧食都能及時收割,心中也很有成就感。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