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昆明陽宗海管委會高度重視陽宗海農業種植業污染控制工作,始終堅持農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重、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舉的原則,綜合施策,典型引路,全方位加大污染控制力度,全力推進現代農業綠色健康發展,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據了解,為了調整種植結構,降低農業種植業污染,目前昆明陽宗海已引進5家農林業產業化企業,對2萬畝耕地、荒地、林地進行了農林業產業化調整。
昆明陽宗海流域內耕地面積共3.60萬畝,長期以來由于農業產業結構主要以種植蔬菜為主,復種指數、施肥量等大幅增加,日益增加的化肥流失給陽宗海水環境帶來巨大的威脅。為改變這一現狀,扎實推進“生態陽宗海”建設,陽宗海管委會進一步壓實陽宗海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緊緊圍繞陽宗海水環境保護這一工作重心,深入實地考察,聚焦農業種植污染治理,明確工作目標,制定治理長效機制,科學統籌規劃,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施策。
試點先行,著力調整種植結構。
為了達到有效治理面源污染的目的,陽宗海管委會以陽宗鎮15000余畝土地為先期試點,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上,以綠色發展為立足點,通過以下3項舉措,把陽宗鎮原來施水、施肥量大的傳統農業種植模式調整為以木本花卉、苗木、經果林、濕地厭氧作物為代表的種植模式。
一是以南國山花生態科技園為代表的種植結構調整。通過土地流轉,把原傳統種植青花、芫荽等施水、施肥量大的作物調整為種植月季、繡球、南半球特色木本花卉等*木本花卉,打造科研生產及生態農業示范基地。在獲得較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推進新產品和新技術的開發、應用,探索石漠化荒山植被恢復、生態環境改善和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二是以梁王山現代農業公園為代表的種植業結構調整。通過對腳步哨1萬畝蔬菜的種植調整,集中發展、連片發展,打造成高原特色農業示范區及生態休閑、鄉村旅游體驗區,減少農業污染對于水環境的影響。積極發展生態農業,推廣生態農業技術與科學施肥技術,發展種植蘋果、櫻桃等經果林,加強有機肥加工利用。
三是以景觀生態濕地建設的種植業結構調整。重點把陽宗海臨湖1587畝水田、旱地調整為景觀生態濕地建設,將傳統作物由旱地有氧作物調整為濕地厭氧水生植物,減少面源污染物、凈化入湖水體,以生態濕地建設為標準,整體打造提升景觀效果。
技術引領,發展高效節水農業。
為了科學有效地實施高效節水工程,從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陽宗海管委會開展了5300畝高效節水示范工程,通過實施以淺埋滴灌為主,采取膜下滴管、噴灌、滴管等技術措施的節水灌溉工程,在有效降低農業面源污染的同時,實現增加畝產值的目標。
一方面,在南國山花生態科技園建設1300畝高效節水農業示范工程,用水量從原來每畝3300立方,降低至1250立方,化肥用量由原來畝施用360公斤降低至162公斤,大幅降低了農業面源污染。另一方面,在梁王山現代農業公園建設高效節水示范工程,對4000畝農田實施水肥一體化技術,建設農田污水收集溝渠,改善示范區灌溉方式,大幅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節省肥料50%~70%;同時,大大降低蔬菜和果園中因過量施肥而造成的水體污染問題,逐步減少片區農灌取用水量,減輕農業面源污染力度。
*把脈,統籌編制發展規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使陽宗海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陽宗海管委會緊緊圍繞陽宗海水環境保護和*程度削減農業面源污染的目標,結合鄉村振興發展戰略,與第三方設計公司禹興水利水電勘測設計公司簽訂了合同,共同編制《農業產業發展規劃》,以現代農業和旅游、休閑、觀光相融合的復合發展思路進行農業發展規劃。其中,陽宗海南岸陽宗鎮壩區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是規劃的核心。為了促進苗木種苗產業和休閑觀光農業融合發展,陽宗海管委會經過認真調查研究,決定把陽宗鎮壩區7855畝傳統蔬菜種植地作為種植結構調整重點,以特色農業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為主線,采取政府引導、集中土地流轉、招商引資、市場運作的方式,著力建設陽宗鎮壩區15個觀賞性苗木、木本花卉種植園區,力爭用3~5年的時間把陽宗鎮傳統農業種植結構進行全方位調整,旨在實現農民不減收和農業面源污染大幅削減的雙贏目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