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彭水自治縣桐樓鄉桐木村村民趙緒權正在他的淡水魚養殖基地給魚投喂飼料。看到成群的魚兒在水面上歡快進食,他高興不已。
趙緒權的淡水魚養殖基地位于桐木村6組,小地名夾建溝。養殖基地建在兩山夾一溝的地方,被稱為“峽溝溝”。養殖基地由20口魚塘組成,占地17畝。走進養殖基地,只見一個一個魚塘猶如層層梯田沿溝而建,從溝底延續到坡上,層層疊疊煞是好看。
趙緒權說,他2014年開始試驗養殖淡水魚,通過2年的摸索和學習,養殖技術逐漸成熟,于2016年重新選址夾建溝建魚塘,開始規模養殖。
在夾建溝,有一股高山上的溶洞山泉水,常年水量充足、不枯竭,泉水清涼爽口、水質清澈。“當時看中的就是這股水很好,所以就選擇在這里建一個養殖基地。”趙緒權說,養魚主要就是選好水源,這里的水質是養殖淡水魚的*之地。
談到在養魚基地的建設,趙緒權對在爛泥田里刨泥筑塘的情景記憶猶新。“不要看現在的魚塘整體美觀,是山溝里的一道風景,在做魚塘的時候,那可是吃盡苦頭的。”趙緒權說,當時這里是一溝荒蕪的爛泥田,挖土機下去作業都直往下沉,原以為平整魚塘是*簡單的工程,無非就是修高補底、筑壩提埂,沒想到爛泥田,重型機械設備都很難有用武之地。
幾經周折,原本預計的工期向后拖了幾個月。“雖然工期后延了,但是看到建好的魚塘,自己心里還是很高興的。”趙緒權說,工程完工后,看到一個個大小不一的魚塘就像一個個“聚寶盆”,高興不已。
建好了魚塘,趙緒權就迫不及待地到四川眉山購買了5萬多元的育苗。“剛開始的時候對突然擴大了規模,心里面還是沒底,每天都在魚塘邊轉悠,生怕出什么岔子。”趙緒權說,當年養殖非常的順利,*年就出售了一批成品魚,有了收獲,自己的信心就更足了。
一股山泉水,養出高品質的魚。趙緒權的養殖基地共養殖了黃臘丁、草魚、鯉魚、紅鯽等品種。他說,用鄉間泉水養出來的魚,魚身瘦長,脂肪少,肉質緊實,市場供不應求。“現在每年這20口魚塘,就能產魚20噸,按照每斤6.5元的批發價,那收入也是很可觀的。”
為了降低養殖成本,趙緒權還專門到外地水產學校學習魚苗孵化的技術,開始自己培育育苗,一來減少自己的成本,二來通過銷售育苗增加更多的收入。“孵化技術學好后,在政府的扶持下,建設了標準化的魚苗孵化場,現在每年除了自己養殖的所有品種不用外購之外,還能出售魚苗有可觀的收入。”趙緒權說。除去人力、飼料等成本,他的淡水魚養殖每年凈賺20余萬元。以前的一溝爛泥田真正變成了“聚寶盆”。
現在,趙緒權已將淡水魚養殖基地拓展到秀山、豐都等地,成了名副其實的淡水魚養殖大戶。
“一人致富不算富,希望能將淡水魚養殖項目做大,帶動更多的父老鄉親,用好當地的資源,參與淡水魚養殖,共同致富。”趙緒權說,當地的建卡貧困戶在他的養殖基地購買規格苗一律半價,水花苗費給予養殖。目前,桐樓鄉共有30多戶村民在趙緒權的帶動下參加淡水養殖。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