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国产老肥熟xxxx,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亚洲不卡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致富經 > 四川:螢飛蝶舞 特色養殖富農家
四川:螢飛蝶舞 特色養殖富農家
農業網   時間:2019/6/5 11:22:00  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閱讀數:412

  “高山蔬菜等特色農產品如何拓展銷路,進一步體現附加值?”“無勞動力貧困戶和一般農戶如何發展特色產業增收致富?”去年以來,峨邊彝族自治縣新場鄉星星村集體通過考察引進了蝴蝶、螢火蟲等特色養殖,并成立了“蝶舞螢飛昆蟲養殖專業合作社”,初步 出了一條養殖昆蟲增收致富的路徑。

一棚蝴蝶 產值兩萬

  “去年5月,我帶領村民到峨眉山一家公司考察,發現他們的蝴蝶工藝品銷路很好!”5月28日,星星村*書記謝俊杰說,“于是,在幫扶單位支持下,從公司引進了蝴蝶卵、蛹和種蝶,并確定了5個農戶為示范戶,通過公司一家一戶的培訓,養殖了5個棚(每個棚四五十平方米)的枯葉蝶、碧鳳蝶和柑橘鳳蝶,蝴蝶養出來以后,公司統一回收。”

  謝俊杰介紹,由于對養殖大棚的溫度、濕度都難以把控,對螞蟻等蟲害的防治也缺乏經驗,歷經50天左右的養殖周期,*季慘遭失敗。直至7月至9月的第二季,才算摸索出一定經驗,但由于馬蘭、柑橘、黃柏等蝴蝶的寄主(養蝴蝶需要種植一定的植物,以能采到足夠的鮮葉飼喂),農戶種得太少了,*終僅20%的蝴蝶養殖成功。蝴蝶交售公司,賣得*多的一戶,一個棚也才賣了800多元。

  但是,農戶的積極性卻調動起來了。從今年5月下旬開始,養殖蝴蝶的農戶增加到9戶、養殖大棚增加到9個,他們都種植了足夠蝴蝶吃的植物。

  星星村二組農戶王建軍說:“我去年1個棚,賣了810元,總算養成功了,也摸索出了經驗。今年,我就養了兩個棚,我們跟公司都簽有回收協議,蝴蝶死活都要。”

  “一個棚一年可養兩季,每個棚產值可達兩萬元。”謝俊杰說,“只需建一個大棚,*性投資3000多元;投入400元引進100對種蝶(今后可自繁自育);每個棚再匹配種植2畝寄主,馬蘭、黃柏等寄主都可在山上采挖,基本不需什么成本,農戶主要就是投入人工采摘鮮葉喂蝴蝶。”

  經公司培訓,星星村的一些農戶還學會了簡單的蝴蝶標本制作,今后,他們還可向公司出售蝴蝶標本,進一步提高養殖效益。

養螢火蟲 掙觀光錢

  受樂山一個螢火蟲放飛活動啟發,謝俊杰決定在星星村打造鄉村旅游看點,“要讓游客到星星村看星星:既要看到天上的星星,也要看到能飛的星星。”

  這“能飛的星星”就是螢火蟲。于是,謝俊杰與樂山師院一專家合作,由星星村提供場地建起了專家參與的博士工作站,由幫扶單位出資8萬元購買了螢火蟲種蟲和養殖技術,謝俊杰于去年12月率先搞起了一個螢火蟲養殖示范大棚。

  “一個大棚(230平方米)養殖了3萬只陸生螢火蟲,今年3、4月份就全部變成成蟲放飛野外了,由此證明,螢火蟲能在我們這里安全過冬、適合養殖。”謝俊杰介紹說,從4月開始,他又引進了一批稀有的水生螢火蟲幼蟲飼喂,順勢成立了“蝶舞螢飛昆蟲養殖專業合作社”,致力于以養殖蝴蝶、螢火蟲為主的昆蟲特色養殖。

  合作社技術顧問羅毅睿說,“我們通過在大棚內模擬螢火蟲自然的生態環境,能使螢火蟲比較輕松地養殖成功。棚內開挖有水溝,水溝里種有水生植物為幼蟲提供庇護,溝邊還鋪有苔蘚為螢火蟲化蛹提供方便;同時,不斷向水溝內泵水,以保持溝內的流水狀態,水必須是沒有污染的。螢火蟲以蝸牛、福壽螺為食,因此,螢火蟲還可作為天敵昆蟲,防治灰巴蝸牛和福壽螺。”

  羅毅睿介紹,一個棚通常養有一兩萬只水生螢火蟲,幼蟲從5月初養殖,到7月份左右就變成成蟲了。螢火蟲在一個生命周期內,其群體即可擴大幾倍,通過一兩年就可繁殖得非常多了,其中一部分即可投放到星星村的野外,以打造一片螢火蟲的天堂。

  “把棚內溫度控制在螢火蟲喜歡的20℃—30℃,并提供充足的食物,螢火蟲一年可養殖兩季,并能形成三四次觀賞高峰。”羅毅睿說,目前,放飛用的螢火蟲主要從野外捕捉,其成本比人工生態化養殖的低一些,但是,今后可望通過規模化地養殖,成本可控制在1-5元/只,通過將成蟲或幼蟲裝在玻璃瓶內,并搭配一些干花、水草、田螺出售,售價可達5-10元/只。

  謝俊杰介紹,合作社養殖螢火蟲不止是為了出售,主要是帶動鄉村旅游,促進農家樂的發展以及高山蔬菜等特色農產品銷售。謝俊杰說:“我們已從其他基地調了一批螢火蟲成蟲,即將舉行昆蟲旅游文化節,已與樂山一家旅行社對接拿到了訂單,將吸引來每天100人的團隊參與親子活動、昆蟲標本制作、螢火蟲捕捉等體驗。這樣,就有了出售游覽券的收入,同時向游人出售捕捉螢火蟲的網具和瓶子,也有一定收入。”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gll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