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農業農村部、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聯合主辦的2019年“全國放魚日”暨粵港澳大灣區增殖放流活動在廣東省珠海市舉行。此次活動是內地與港澳*在大灣區聯合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據不完全統計,今年6月6日前后,全國31個省(區、市)共將設300多個放流點,計劃放流各類苗種20億單位左右。
據悉,6月是水生生物生長繁殖的關鍵時節,也是養護水生生物資源的黃金時期。今年6月,全國海洋及長江等七大流域*實現了禁漁期制度全覆蓋,目前我國的主要江河湖海全部處于休養生息時期。利用這個時期,大力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在嚴格保護的同時可以加快水生生物資源修復。6月6日是很多地方約定俗成的“放魚日”,近幾年,農業農村部順應各地呼聲,每年在6月6日當天組織開展“放魚日”活動,在全國范圍內同步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資源,取得了良好效果。此次活動是今年“全國放魚日”的主會場活動,活動當天共向珠江口海域放流鯛科魚類、石斑魚、對蝦、中國鱟、蠵龜、綠海龜、太平洋麗龜等海洋物種近5000萬單位。據了解,粵港澳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繼續在漁業發展、漁業漁政管理以及漁業資源環境保護等方面開展進一步的交流與合作。
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馬有祥、廣東省委常委葉貞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徐德義、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海事及水務局副局長曹賜德出席活動并講話。國家有關部委,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廣東省及珠海市有關方面代表,當地漁政人員和粵港澳漁民群眾代表共200多人參加了此次增殖放流活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