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農業農村部印發《農業農村部2019年人才工作要點》,強調要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質量,深入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大力培養農村專業服務型人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民是主體,人才是關鍵。
培養現代化的新型職業農民,必須建立系統、完善的農業教育體系。法國國土面積僅約55萬平方公里,卻是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和*大農產品加工出口國。法國之所以能夠在農業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離不開其較為成熟的農業教育體系。
法國農業教育提供了覆蓋農民職業生涯各個階段的學習培訓機會。首先,法國學生在學完初中二年級的課程以后,就可以選擇進入三年制農業中等職業高中,或者在初中三年級以后選擇進入兩年制的農業職業高中,學習包括農作物、園藝、農機、畜牧等的農業課程,以及林業、景觀工程、食品加工、產品銷售等農業相關課程。其次,法國普通高校大學一年級學生以及大學技術學院文憑或*技術員證書獲得者,可以選擇接受二年制的大學職業學院教育。再次,法國重點高中的大學預備班和綜合大學一到二年級的學生,在通過嚴格的考試后,可以進入由法國糧農漁業部認可的33所農業高等學院接受農業工程師的教育,并可以繼續深造一年獲得碩士文憑。又次,法國普通大學的生物科學方面的學生以及農業工程師,在通過文檔審查錄取后可以接受高等農業專員教育,畢業后可以直接就業,或者以碩士研究生的資格與農業碩士一樣攻讀博士,博士論文答辯合格就可以獲得國家的農學方向博士學位。*后,法國完成十年義務教育的學生,即使直到大學階段都沒有接受過農業教育,包括已經工作的15-26歲青年,如果想接受農業教育,可以參加遍布全國的、由農民技術培訓中心組織的各類農業培訓,或者以學徒身份在培訓農場、工廠和其他場所通過半工半讀和工學交替來接受“學徒培訓”??偠灾?,法國公民只要希望從事農民職業,總可以從農業教育體系中找到合適的學習和培訓機會。
靈活的辦學形式滿足生產和農民的需求
法國農業教育提供了完整的農業職業準入和教育評價機制。法國實行嚴格的農業就業準入制度,農民必須接受一定的職業教育,取得合格的文憑和證書才能取得從事農民這一職業的資格。例如,只有獲得農業技師以上的證書,或者通過農業職業或者技術會考的學生,才能有資格獨立經營農場,獲得農業技術以下證書的只能當農業工人。法國農業教育形成了一到五級的國家農業教育文憑體系,各級證書分別對應農業工人、農業技師、農業工程師、碩士科研人員和農業博士。不僅如此,法國的農業教育文憑和證書與國家基本教育文憑實行完全的對接和貫通。同時,隨著不斷的進修和學習培訓,農民可以不斷取得文憑和證書的晉級。農業職業資格與農業教育的文憑和證書密切聯系,并據此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和補貼等支持。如此一來,農民非常重視接受農業教育與培訓,農業和農業教育之間形成了良性循環。
法國農業教育提供了農業“產學研”緊密聯系的內容與形式。法國的農業教育由法國的農業部門(糧農漁業部)負責。完整的農業教育體系設計涵蓋了農藝學、食品、林業、獸醫、花卉種植、景觀和環境保護等學科,實現了全國各級各類農業教育組織、公辦、私立農業教育機構相互補充,科研院所、農場和企業、農商會、合作社等分工明確,以需求和目標導向的橫到邊、縱到底的農業教育全覆蓋,形成了中專、高中、高中+2年、高中+3年、高中+5年的不同學歷教育安排。靈活的辦學形式滿足了復雜農業生產和多樣化農民的需求。相關農業教育的課程設計植根于農業生產的實際需求之中,特別是在職培訓,實現了農民培訓的量身定制和個性化教育。同時,科研院所、社會機構、企業、商會、合作社的緊密聯系,充分實現了“產學研”的零距離對接。
法國通過構建適用、靈活、全方位、多層次的農業教育體系,有效地支撐起法國的農業強國地位。在我國培育職業農民、推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其成功經驗值得深入學習借鑒。
打造開放靈活的農民職業終身教育體系。法國靈活多樣、權威互通的文憑體系設計,使得學生和公民參加農業教育、從事農民職業的既有學習成本損失降到*小,不必擔心“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對比之下,雖然我們的初中學生畢業之后也可以選擇進入職業高中和中專,但是這類高中和中專多數為綜合性的(醫學除外),涵蓋理工農林經管等專業,相關的農科專業份額明顯不足,專門的農業職業高中和技術高中更是少之又少;高中以后,普通高中向職業高中之間的流動極少,普通高中轉入職業高中和中專從事農科學習的更少,進入大學以后,農學專業的教學與其他普通大學一樣,基本是封閉式的專業教學(比如四年一貫制的本科教育)。因此,必須完善制度設計,構建起學生從義務教育完成到大學教育期間能夠靈活多樣地進入和接受農業教育的制度安排。
嚴格的職業準入制度形成良性循環
建立與農業職業準入相對應的農業教育證書資格體系。我國農業發展的薄弱環節與農民職業的門檻過低存在一定的聯系,社會上對從事農業幾乎沒有什么標準和要求。相比之下,法國的農業實行嚴格的職業準入制度,農民必須接受一定的職業教育,取得合格的文憑和證書才能取得從事農民這一職業的資格,才能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和補貼支持,從而使得農業和農業教育之間形成了良性循環。因此,我國亟須建立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能夠與農業生產經營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相適應的農業文憑和資格證書制度。
建立統一領導、全面綜合的農業教育體系。當前,我國的農業教育基本處于教育部管理農業學歷教育和農業部管理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的平行不交叉的局面,而教育部農業教育投入的重點又集中在本科及以上層次,在與農業生產實際相結合方面有些不太接地氣,導致當前農業生產一線的技術員和農業經營管理一線的營銷人員的供應明顯不足。借鑒法國的做法,應該對農業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嘗試進行以農業部門管理為主、教育部門管理為輔的國家農業教育規劃管理體制改革。以農業“內行”領導農業教育的頂層設計、總體規劃和實際部署,打破部門之間的行政隸屬關系,整合農業教育資源,建立專業化、需求導向的農業教育體系,按照就地培養的原則,形成面向農業實際、靈活多樣的職業農民培養模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