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組織實施“優質米工程”“水稻品質提升”等重點工程項目,示范推廣水稻規范化旱育稀植、水稻大棚集中育秧、精量穴播、全程機械化生產等高產高效技術。開展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集成推廣綠色高效、資源節約、生態環保技術模式,節水、節肥、節藥,堅持把綠色高效貫穿于生產全過程。
為傳承寧夏大米優質高產的優良品性,寧夏回族自治區還加快水稻優新品種引育推廣步伐,優質品種比例每年提高近2個百分點。全區水稻無公害生產基地認證面積占到80%,綠色食品生產基地面積占到25%。
位于銀川市賀蘭縣常信鄉四十里店村的“稻漁空間”登上央視,火了一把。“我們實施有機水稻立體生態種養,進行稻田養蟹、稻田養鴨、稻田魚蟹混養等技術的試驗與示范,通過引進水稻新技術,使良種覆蓋率達到*。”方銀米業董事長趙建文說,這幾年企業生產的有機米、生態蟹田米、香米、珍珠米、富硒米等系列產品在市場上大賣,已進入南方中高端市場。
目前,寧夏回族自治區水稻種植面積110萬畝左右,平均畝產達到560公斤以上,*畝產可達900公斤。水稻全程機械化率達到了98%,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