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廣西自治區百色市德保縣根據目前村級集體經濟的現狀,將185個村(社區)分成“縣級示范村”“基礎村”“薄弱村”3個類別。針對“薄弱村”,通過采取以先進村集體通過技術、培訓帶動后進村集體、健全議事協調機制等措施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4月,該縣組織18個后進村黨支部書記到馬隘鎮叫查桑蠶產業示范園、隆華貓豆產業基地等地參觀學習,同時邀請基地負責人進行技術培訓和經驗分享。
“我們示范園通過土地流轉、邀請貧困戶到基地務工等方式幫扶了270戶貧困戶,同時,附近排留、古壽、甲榮等9個村的村集體參與入股分紅,每年能有1~3萬元的收入,很好地解決了附近村集體收入的問題。”叫查桑蠶產業示范園負責人許宜冠介紹,示范園還可以通過技術支持、人員培訓等方式帶動其他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針對有些村存在找不到思路、發展項目薄弱等問題,該縣謀劃出臺了《德保縣2018~2020年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方案》《德保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財務管理辦法》等文件,做好資金規劃工作,支持94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實施項目建設。同時,壓實各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明確分工,制定議事協調機制,落實專職專干,負責指導各村發展產業。
目前,94個“薄弱村”集體經濟新建項目和89個貧困村“一村一基地”項目正在穩步推進當中,新建的169個集體經濟產業項目已經全部進入實施建設,68個已完成項目建設。全縣共36個村有了集體經濟收入,總收入56.68萬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