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還田、秸稈發電、培植菌菇……如今,在蘭考,一根重量不足5克的小秸稈,正在演繹“變臉”傳奇。
6月5日,在由農業農村部主辦的全國秸稈綜合利用蘭考現場觀摩活動上,記者看到了秸稈利用的一幕幕“神奇”轉變。
“秸稈能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是秸稈發電和秸稈固化成型,將秸稈等農林廢棄物焚燒發電或制成新型燃料。”蘭考瑞華環保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說。2018年,蘭考縣秸稈能源化利用量為4.8萬噸,利用率達6.5%。
“以秸稈為原料的食用菌基料生產技術含量較高。過去一年有11萬噸小麥秸稈在這里被基料化利用,其中約2.8萬噸來自蘭考縣境內。”在奧吉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常利霞向參觀人員介紹。
據了解,2018年,蘭考縣秸稈肥料化利用量約為52.8萬噸,利用率為71.4%。肥料化利用成為蘭考縣秸稈利用的主要方式。
“隨著本地畜牧企業生態循環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秸稈飼料化利用量將持續增加。”蘭考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孔德省說。
數據顯示,2018年,蘭考縣秸稈利用量為68.4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92.43%,基本形成了以肥料化利用為主,飼料化穩步推進,能源化、基料化為輔的綜合利用格局。
蘭考秸稈“變臉”的突破點在于一場“革命”:2018年,國家能源局批準蘭考為全國*農村能源革命試點建設示范縣。秸稈綜合利用成為蘭考農村能源革命的重要途徑。
“蘭考縣將以農村能源革命試點建設工作為契機,把能源發展與促進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在農村能源革命中充分考慮現代農業、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需要,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開封市委常委、蘭考縣委書記蔡松濤表示。
據悉,到2021年,蘭考縣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率將達95%以上。
專家指出,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要明確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三大方向。實踐表明,主要農區秸稈連續還田5年后,可使土壤有機質含量明顯增加。
“蘭考縣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為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綠色發展作出了有益探索。”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李波表示,“下一步,秸稈綜合利用將是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建設美麗鄉村和防治大氣污染的一項重點工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