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陌生到熟悉,從懷疑到依賴,從無從下手到行家里手,駐村工作開始的每一步她都踏踏實實,貧困群眾身邊的每件事她都兢兢業業,從一名公務人員轉變為駐村干部,她沒有因為角色的轉變而忘記初心,而是始終牢記黨員身份,傾情為民服務,一年來的駐村工作,她讓青山鎮光榮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道路干凈了,群眾心暖了。她就是洮北區青山鎮光榮村駐村*書記侯玉波。
抓黨建,強基礎,脫貧路上黨旗獵獵
青山鎮光榮村有貧困戶49戶、83人,全村耕地面積203公頃,主要農作物是玉米,種地成了全村人的主要收入來源。如何突破收入瓶頸,帶領貧困群眾走出貧困?侯玉波深知,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要想做好扶貧工作,首先就要摸清情況、制定方案,才能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一到光榮村,侯玉波就在村“兩委”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認真細致地開展調查研究。走村入戶,認真了解每個貧困戶的情況,并詳細記錄。同時,通過召開村“兩委”干部座談會,共同研究探討脫貧方向與目標,初步確定了修路、解決群眾熱點難點問題和提升群眾滿意度三個工作突破方向。
工作中,侯玉波意識到,要想將這些目標變為現實,就必須有過硬的思想基礎和干部隊伍。抓好基層組織建設是確保一切工作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侯玉波積極幫助光榮村建立健全黨內政治生活制度,堅決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制度、談心談話制度,并對黨員進行民主評議。同時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常態化、制度化為契機,抓好2018年黨員培訓全覆蓋工作,借助“主題黨日”“遠程教育學習”等平臺,全力抓好全村黨員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分層次建立學習計劃,確保教育學習全覆蓋。突出抓好黨員干部示范帶動作用,利用“七一”有利時機,推選2位同志為*共產黨員,充分發揮典型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健全的制度、常態化的學習、典型的引領,為光榮村的基層組織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脫貧提供了保障。
心系民,情駐村,貧困村里來了“暖心人”
已過古稀之年的陳世杰是青山鎮光榮村的貧困戶,老人的兒子在*車禍中不幸去世,兒媳改嫁后,留下了小孫女無依無靠。沒辦法,老人承擔起了撫養孩子的重擔。祖孫兩人要生活,小孫女還要上學,這對一個基本沒有收入的家庭來說談何容易。無奈之下只能讓孩子輟學。在*走訪中,侯玉波了解到這一情況,她心里只有一個想法:“決不能讓孩子沒有學上。”侯玉波多方奔走呼吁,不但學校減免了孩子的學宿費,愛心救助團隊還給孩子送去了衣服、筆、本等生活物資和學習用品,讓祖孫倆的臉上又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王振也是光榮村的貧困戶之一。患有尿毒癥的王振,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進行透析治療,但醫院需要透析的人太多,王振只能等。父親突發腦血栓,眼看著王振的病情日漸嚴重,王振的母親急得哭了一場又一場。王振的母親找到了侯玉波。聽了這位無助母親的哭訴,侯玉波再也坐不住了:“大娘,您別擔心,這事兒我給您跑,您別太著急上火了,保重身體,這個家還得靠您那。”第二天一大早,侯玉波就來到白城市醫院,向院方匯報了王振家的情況,得到了醫院的大力支持。得知兒子可以去做透析了,王振母親感激得不知道說什么才好。
一年多的時間里,侯玉波早已駐進了村民的心里,成了他們的主心骨和暖心人,誰家有個大事小情的*個想到的人就是她。
有擔當,顧大局,扶貧路上步履鏗鏘
“*書記不是稱呼,而是一份責任,干了就要干好。”自擔任光榮村*書記以來,侯玉波始終將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工作動力,時刻警醒自己,不懈怠、不退縮,時刻牢記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
隨著天氣轉暖,光榮村的貧困戶就一直盼著村里發的雞雛、鵝雛啥時候到,這是他們的念想,也是他們的希望。可是資金方面出了問題遲遲沒有到賬,眼看著過了飼養期了,貧困戶們著急,作為*書記的侯玉波更急。為了讓貧困戶在飼養期內領到雞雛、土豆種子等生產物資,侯玉波個人墊付了一萬多元的物資款,為光榮村43戶貧困戶發放雞雛1060只、鵝雛700只、玉米種子100袋、土豆種子40袋、1000米的棚膜7捆。看著貧困戶拿到生產物資時露出的笑臉,侯玉波終于松了一口氣。
改善辦公條件,強化環境整治……提起侯玉波,村民們有講不完的故事,她用真情行走在扶貧路上,她用真心將根深深地扎在貧困群眾當中,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