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幾場細雨輕灑,衡陽市耒陽市南陽鎮的排山村變得更清秀,山野披綠,蛙聲一片。
排山村位于衡陽耒陽東南部的一個偏僻山村,因山多成排而取名“排山”,鑲嵌在群山中的鄉村宛如世外桃源,層層山嶺環抱也成為當地發展的“屏障”。排山村由原排山村和石嶺村合并組成,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4戶180人。
2018年,排山村陸續迎來了親人:來自市自然資源局的3名黨員干部,先后對其開展幫扶。一支3人的駐村扶貧隊脫產駐守,成為村里的“守護者”。短短一年多的時間,排山村84戶貧困戶,已有57戶“摘帽”。
時值牛蛙上市旺季,排山村牛蛙養殖基地承包戶黃傳富和扶貧隊每天忙個不停。白天有客人來基地收牛蛙,一大早就要和務工的貧困戶們到基地池塘里收網賣蛙;晚上還帶領大家查看蛙池并清理好,以備第二天售賣。
“6、7月是牛蛙集中上市期,基地每天都有來自天津、浙江、長沙等地的大客戶來收蛙,今天就是給長沙客戶預訂的17000多斤牛蛙發貨。”黃傳富高興地對記者說。
2018年,在駐村扶貧隊的幫助下,排山村從浙江引進牛蛙養殖技術,打造百畝蛙塘。為了管理蛙池和牛蛙基地,黃傳富還從村里請了13名建檔貧困戶做事。而從今年起,駐村扶貧隊和村支兩委商定,利用自然資源局3萬元扶貧資金,以貧困戶的名義注資入股牛蛙基地,到明年牛蛙上市時,能為村里的未脫貧群眾送上千元以上的“分紅”。
排山村生態環境好,養出的牛蛙品質自然高,相比其它地方養的牛蛙,這里的牛蛙干凈、肉質鮮嫩清甜,根本不愁銷路,價格也比普通牛蛙略高。今年按照每畝25000斤的產量計算,年產值達到1250萬元,進一步壯大了村集體經濟,貧困群眾直接受益。
發展牛蛙帶動了當地村民脫貧致富。今年52歲的廖香妹家屬于因病致貧,丈夫患有塵肺病,每年住院治療的醫藥費是一筆巨大的開支,還有2個孩子在上學,家庭生計難以維持。養殖基地投產后,她被招到基地上班,負責清理蛙池、喂食,月工資2000元,做8個月可領12個月的工資。加上每年的健康、教育政策幫扶后,生活壓力減少不少,家里也漸漸有了余錢。她和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年2萬余元的工資,加上年底分紅和家里種養的收入,年收入達到4萬元左右,日子越來越好了。”
排山村是耒陽市駐村扶貧隊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自然資源局駐村扶貧隊聚焦產業扶貧,通過大力發展生態養殖產業,引進養牛蛙等特色種養業,使無文化、無技術,但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實現脫貧。駐排山村扶貧隊隊長梁瑞平表示,下一步將發揮排山生態優勢和地理優勢,瞄準特色種養產業,進一步引導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