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能否更好吃可能由一個“祖先基因”說了算。揚州大學農學院教授劉巧泉團隊的*新研究揭示了控制稻米蒸煮與食味品質*重要的基因——蠟質基因(Wx)的祖先等位基因Wxlv的相關分子遺傳機制,為稻米蒸煮與食味品質改良提供了重要基因資源和技術支撐。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分子植物》。
直鏈淀粉含量是衡量稻米品質的*重要指標,而直鏈淀粉是由Wx基因編碼的淀粉顆粒結合淀粉合成酶催化合成的??茖W家此前已在栽培稻中克隆了多個Wx復等位基因并廣泛應用,但它們之間的演變和分化關系并不明確。此次,劉巧泉團隊成功克隆了其祖先等位基因Wxlv,并闡明了栽培稻中不同Wx等位基因間的進化關系。
研究發現,攜帶Wxlv的稻米中含有更多中短鏈分子量的直鏈淀粉,表現為高直鏈淀粉含量和低淀粉黏滯特性,米飯口感和食味較差。而當下栽培稻中的多數優異等位基因都保留了Wxlv的功能位點,通過修改該功能位點可用于優良食味稻米的培育。
研究證明,Wxlv與野生稻中Wx基因序列及功能基本一致,在進化中屬于祖先基因。栽培稻中的一些秋稻和少數秈稻品種攜帶Wxlv等位基因,而栽培稻中其他Wx等位變異類型是從其進化或人工選擇而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