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我能這么快摘掉貧困戶帽子,還過上了小康生活。如果不是黨的扶貧政策這么好,我怎么也不敢想象我能過上現在的生活,現在我靠養蝦,日子越過越有勁,生活很有奔頭。”昨(15)日,回顧過去幾年自己的經歷,重慶市大足區玉龍鎮東興村村民李培勝感慨不已,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李培勝能致富,不要說他自己沒有想到,這也超出了村里人的意料。幾年前,在村民看來,有著肢體三級殘疾的李培勝還是一個無一技之長,掙不到錢而且家庭負擔又重的中年人,沒想到如今他已經是一個養蝦大戶,是村里致富的帶頭人和撈蝦工人口中的李老板。不過,村民對李培勝的華麗變身由衷感到敬佩,大家找到了李培勝脫貧致富背后的秘密:一靠黨的扶持政府幫大忙,二靠李培勝勤勞踏實,不怕吃苦。
李培勝因為肢體殘疾,沒有什么手藝,沒有穩定工作,靠種田為生,盡管他的莊稼種得比一般人好,每年的收成比其他人家要多一些,在2013年的時候,李培勝家還是因為經濟收入不夠,被確定為建卡貧困戶。當時李培勝家里有3個小孩在讀書,他還有父母要贍養,家庭負擔很重,自己收入不高,父母不免唉聲嘆氣,妻子也常常以淚洗面,這讓李培勝感到如山一樣重的壓力。回想起這種壓力,一向個性堅強的李培勝坦言,他沒有想過逃避責任,或是喝酒麻醉自己,而是想靠勞動盡快改變家境,可一時間卻束手無策,找不到脫貧的門徑。他強烈地感受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痛苦。
政府的扶貧政策幫助他減輕了一部分痛苦。在納入建卡貧困戶后,李培勝的三個孩子的學雜費被全部免去,這給家庭節省了一大筆開支;玉龍鎮殘聯為李培勝辦理了殘疾證,減輕了他在醫療方面的費用。建卡貧困戶享受的“兩不愁三保障”政策,給這個漢子卸下了很大一部分負擔。
2015年,在扶貧干部的勸說下,李培勝一家省吃儉用買了一頭母豬,計劃通過今后賣仔豬掙錢。通過一家人的精心飼養,母豬長勢好,產的仔豬很健康,在當地很快銷售出去。很快,李培勝每年靠養豬掙的錢,夠一家人日常的吃穿用花費,家庭經濟狀況明顯改善。
2016年,政府有一個建卡貧困戶學習養蝦的名額,李培勝主動申請去學習。在此之前,李培勝連蝦都沒有吃過。進了培訓班,李培勝從零開始學習,認真琢磨養蝦技術。每次上課,李培勝總*個到教室。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他記在筆記本上,下課后向老師請教。一來二去,老師覺得他態度端正,勤于鉆研思考,從心底喜歡他,對他的任何問題都耐心解答。在老師的悉心指點下,李培勝學到了全套養蝦技術。至今,李培勝還經常和這位老師在一起討論養蝦技術。不過,學會了養蝦技術,李培勝沒有立刻去實踐,缺乏養殖啟動資金是他邁不過去的坎。培訓班結業后的兩年時間里,李培勝不時翻出養蝦資料復習,對養蝦技術知識要點背得滾瓜爛熟,他相信自己會有養蝦的那*,要提前做好準備。
2018年,李培勝等待的機遇來到來。玉龍鎮扶貧干部又*走訪李培勝,這次給他帶來了一個天大的好消息——銀行可以給他提供無息貸款。起初聽到這個消息,李培勝難以置信,在他的意識里,像他這樣的貧困家庭,就算是有息貸款銀行也不會輕易貸給他,更何況是無息貸款?扶貧干部拍著胸脯告訴他,這是對貧困戶提供的產業幫扶貸款,李培勝大喜過望。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李培勝順利從銀行貸了一筆款,加上他養豬存的錢,再跟親戚朋友借了筆錢,他終于和朋友合伙創辦了小龍蝦養殖場。這個養殖場位于玉龍鎮東興村3組,養殖面積達50余畝,養殖小龍蝦50000尾,年產量達25000余斤。李培勝的養殖技術派上用場。他使用玉米、麥麩、黃豆、水草等喂養小龍蝦,產出的小龍蝦全部屬于綠色無污染水產品,很受市場歡迎,養殖場從來不為銷售發愁。
養殖場給李培勝帶來了可觀收入,他估算自己的年收入能達到30萬元以上。這遠遠超出了脫貧的標準,他的家庭不僅實現了穩定脫貧,實際上已經達到小康。靠雙手辛勤勞動脫貧致富,李培勝感到十分開心。目前,李培勝家庭同時在養殖母豬、小龍蝦、肉雞,發展勢頭不錯。越干越起勁的李培勝計劃更進一步,繼續在村里發展其他產業,以帶動村里人和他一起致富。
脫了貧,當上老板,李培勝依然保持著原來的樸實、踏實的本色。他心里惦記著其他還未脫貧的村民。他向玉龍鎮扶貧干部做出共同富裕的承諾,他鄭重地說:“如果我以后發展了更多的產業,需要更多人手幫忙的時候,我就專門招聘貧困戶工人,我想通過自己的力量幫助大家,我能有今天,全靠國家的政策和政府的宣傳引導,現在我的生活好了,希望能有機會回饋社會,向社會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