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六月,地跨西華、扶溝兩縣的黃泛區農場10萬多畝小麥進入成熟期,數百臺收割機開足馬力,在金色麥浪中穿行。夕陽西下,收割、裝車、曬糧、除雜……這幅搶收小麥顆粒歸倉的場面,宛如濃墨重彩的油畫。
“下午收割俺種的小麥,看收成畝產要超過1000斤,今年豐收啦!”黃泛區農場九分場開始大面積收割,32歲的南方佳說起收成,話語中帶著爽朗的笑聲。
在農場長大的南方佳,從記事起,父親南滿長就在農場承包經營土地,從*初的幾十畝直到200多畝。僅僅靠種地,南滿長就讓家里的日子過得吃穿不愁、有滋有味。2009年,由于種地多、產量高,南滿長還被獎勵一輛東方紅拖拉機。
“種地也能‘種’出名堂!”在父親的影響下,2016年南方佳接過承包經營土地的“接力棒”,“起點”就是200畝,到現在已經超過400畝。她種植小麥、玉米、大豆,一年收入超過20萬元。
“這是‘泛麥8號’,全都是種子麥。你看籽粒飽滿,已經完全成熟。”看著收好的小麥,南方佳對記者說,這些小麥不進家門直接晾曬,檢驗合格后入庫結算。
如此大面積種植的小麥全部作為種子,怎樣保障種糧的質量?正在記者追問時,趕來查看麥收的農場黨委書記宋根川道出了原委,農場土地集中,適宜集中管理、標準化生產,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出“六統一”生產管理辦法,即統一品種布局、統一整地播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田間檢驗、統一機械收獲。與之配套的還有“統一供應農藥化肥生產資料、統一免費土壤化驗和配方施肥指導、統一免費職工技術培訓、統一對合格種子進行加價回收等”輔助措施。
不僅僅是九分場,記者獲悉,黃泛區農場的10萬多畝小麥全部是種子小麥,這里是河南省*的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宋根川說,黃泛區農場是我省*的國有農場,采取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生產,有效降低農業生產風險,增加職工收益,確保了糧食生產安全。
“有農場做‘依靠’,種400多畝地也很輕松,種好地就能過上小康生活。”心直口快的南方佳,對未來生活滿懷希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